大紅門(健康才好)144頭風

幾年間接了不少,頭疼劇烈的患者,很多人靠吃有止痛作用藥物來解決。做過核磁共振,CT沒有什麼問題。其實,這個就是頭風,我妹阿鈴以前經常有這個症狀。必須中醫出手,對症下藥治療了。

中醫認為:頭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也;頭風作止不常,愈後觸感復發也。”因素有痰火,風寒襲入則熱鬱而頭痛經久難愈。其症自頸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間,有麻痹不仁之處,或頭重,或頭暈,或頭皮頑厚,不自覺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聾,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聞香極香,聞臭極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狀(見《雜病源流犀燭·頭痛源流》)。熱者消風散,冷者追風散。頭風發時悶痛,必欲棉裹者,為熱鬱,用二陳湯加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頭風痛在一側者,名偏頭風。兩太陽連腦痛者,名夾腦風。頭風而見頭面多汗,惡寒者,名首風。詳見各條。

頭風有正頭風、偏頭風之分,痛在頭之當中者,為正頭風;痛在左半部或右半部者為偏頭風。此症病況特殊,有時隱隱作痛,時痛時好,有時畏風畏寒,風寒起,痛不可忍。

頭風是怎樣引起的

1 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因素 中醫歷來重視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與自然活動息息相關。人體的生理活動受天地之氣的影響而有相應的變化,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對人體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療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然”的階段,但這些問題一旦解答清楚了,就必定是突破,有可能把中醫學帶入一個全新的領域。目前,世界上已經有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研究者對中醫的脈象、針灸、病理、生理等採用諸如光、電、同位素、波紋斷層、音譜分析等現代手段進行系統研究,更有運用現代諸多的高新科技對中醫藥的臨床進行新一輪的研究[4]。正如國外有學者一再指出的那樣,中醫理論包含若干諾貝爾獎級的問題,治療頭風最有希望的是中醫藥,中醫將日益國際化。

生活環境的改變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氣候變暖、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輻射的增強,處於劉河間所謂之“天以常火”的狀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傷寒論》言:“五運六氣有所更,世態居民有所變。”自然環境的改變,氣候的異常,勢必影響人們的體質。魯明源認為,由於陽氣騷動,人常處於一種陽盛火旺的狀態,易於形成陽熱體質。此種體質的人性格急躁易怒,容易失眠,均是頭風病的危險因素。且陽熱有餘易從火化,一則氣火相攜上擾清竅,一則耗傷陰血,致使肝失所養,均可導致頭風病發作。

季節因素 中醫學重視季節對頭風病的影響。肝與春季相應,如《素問・六節藏象論》所說:“肝者通於春氣”。春天是自然陽氣生髮的季節,若注意養生,順應春陽之氣,則肝氣得以正常疏泄,否則肝氣抑鬱而變亂於內,諸病由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曾指出:“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春氣溫升,人之氣血也隨之有向上的趨勢,若溫升太過則又成為致病的原因,即《素問・金匱真言論》所言之“故春氣者病在頭”,從而導致頭痛發作。

春季多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將風、木、肝、筋等一一對應,緊密聯繫,故有“風氣通於肝”之說。正常的春風能萌生萬物,然風太甚則為風邪。《內經》有“東風生於春,病在肝”、“風傷肝”之說,可見肝臟最易受到風邪的侵犯。風性善動不居,具有輕揚、升發、向上、向外的特點,而頭為諸陽之會,“巔高之上,唯風可到”,“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故風邪每易上擾清竅,或上達頭面,阻礙清陽之氣而見頭痛。且頭痛症狀變化較快,突發突止,或全頭竄痛,遊走不定,類似風邪善行而數變的特性。若風邪稽留不去,頭痛久而不愈,休作無時者即為頭風。

社會環境因素 人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人能影響社會,社會的變動也反作用於人。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人的心理壓力增加並由此導致了許多疾病的發生。

心理壓力使人易於發生頭痛,並使頭痛時間延長,甚至頭痛也常作為心理障礙的一個伴隨症狀出現。現代醫學研究發現[2],這可能與患者的5?HT代謝或5?HT的結合點或受體功能變化有關,主要是由心理應激時神經內分泌反應引起。

2 情志因素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醫療條件的改善,外感六淫致病已漸退其次,人們承受的社會、生活壓力越來越重,情志刺激、精神因素已成為現代人致病的重要因素,頭風病亦不例外。諸多情志變化中又以惱怒、憂思最為常見。

肝為剛髒,主疏泄,使人體氣血調和暢達,陰陽平衡,維持機體的健康。其性喜條達而惡抑鬱。張山雷認為:“肝氣乃病理之大門”。人的不良情志變化最易影響到肝而引起肝氣鬱滯,疏泄失職,氣機不利,氣血運行不暢,甚則氣血逆亂,陰陽失調而導致諸多病證。

“七情傷人,唯怒為甚。 ”(《東醫寶鑒》)憂憤惱怒,怒鬱傷肝,鬱而化火,氣火俱逆於上以犯清府,可致頭痛發生;火熱耗傷肝腎之陰,可致“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失滋榮……故肝陽偏亢,內風時起。”(《臨證指南醫案》)二者均可導致肝體失養,肝陽逆動而擾上竅,氣血逆亂,頭痛自生。肝鬱或肝虛,氣不暢達,血行無力則絡脈瘀滯,氣滯則津停,聚而成痰,如此則痰瘀痹阻清竅,清陽不升,濁氣瘀積伏於腦絡,亦見頭痛。而頭痛患者多伴有心煩易怒,兩方面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從而使病情更加複雜。

在生存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人們思慮、牽掛的事情越來越多。《素問・舉痛論》雲:“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氣留而不行,則氣結矣。”情志不暢,致頭頸部經脈阻滯不通,“不通則痛”。肖熙教授[3]認為,內傷頭痛常因思慮過度而誘發,其基本病理為肝腎陰血不足,血虛脈絡失養,陰虛陽亢所致。

3 性別因素

中醫學強調因人治宜,故有必要就頭痛發病的性別特點進行討論。

女子有不同於男子的生理特點,即經、孕、產、乳。偏頭痛常因月經而誘發或加重,而肝無論在生理功能上還是經絡循行上都與月經有密切關係。金元時期劉完素就提出“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而天癸至到天癸竭這一青、壯、中年階段,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年齡階段,也是因工作生活壓力、社會環境、情志等因素致頭風病的高發期。葉天士言:“女子以肝為先天”,指出肝在婦女一生中的重要地位,陳蓮舫則進一步強調女子“諸疾無不關乎肝”。

肝藏血,體陰而用陽,以血為本,以氣為用。《靈樞・五音五味》言:“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有餘於氣則肝氣易鬱易滯,不足於血則肝血不足,情緒也易於變化。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決定其陰血易虧,一則不能涵養肝木,亢逆之木氣上攻清竅而致頭痛,即陳蓮舫所言之“女子……肝營為虛,肝氣偏旺”;再則血虛清竅失養亦可導致頭痛。肝主疏泄,調暢一身之氣機,而“女子屬陰,陰性凝結,易於怫鬱”,“鬱怒倍於男子”,其情緒易於波動,喜悲善怒,無論是因怒而致氣血上逆、壅滯清竅,抑或是因鬱而致氣鬱、氣滯,均易傷肝,致使肝氣失疏,氣血失其沖和,氣機逆亂,頭痛發作。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