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帶華服漢衣裳 此心安處是吾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十多年前,天涯在小樓的一篇〖記得嗎?你的祖先名號炎黃。〗傳遍網絡,不知多少人被其真摯的言辭打動。

從王樂天十五年前第一次穿漢服走上街頭,到今天幾乎所有大城市都有漢服社團。

從漢網、天漢網、漢服吧漢服知識普及,到今天遍佈全國各地的漢服商家。

……

所有這一切,似乎不約而同的出現。

『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五千年前,先祖軒轅黃帝為華夏文明制定了基本格調。所謂『上下五千年』,正是由黃帝以降而計。

華:榮也。又曰,木謂之華,艸謂之榮。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又爲光華,華夏字。

夏,中國之人也。以別於北方狄,東北貉,南方蠻閩,西方羌,西南焦僥,東方夷也。夏,引伸之義爲大也。

--〖說文解字〗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孔穎達〖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


『華』本義指樹木之花,先秦『花』與『華』,同寫為『華』。引伸為美好的事物。中國之文明之所以被稱為華夏,是因為我們有服章之美,禮儀之大。

黃帝據乾坤(天地)之義始制『衣、裳』,堯、舜進一步完善服飾,遂成華服。所謂『衣、裳』,上為衣,下為裳。上衣喻意為天,下裳喻意為地。人著衣裳,如同置身於己之小天地中。所以天子的禮服為『玄衣,黃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下裳繡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皆是『取諸乾坤』之意與禮義相通。〖釋名·釋衣裳〗云:『凡服,上曰衣,衣,依也,人相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衣裳』從其名到其喻意,皆有深刻內涵。

服章之美,不僅僅是外表華麗美觀,中國之華服,內涵之美,更勝其表。

皇帝的冕服,是禮儀最重的服飾,其內涵最為充分。這身冠服,既蘊含著古人天人合一的世界觀,又是君王修身達德的重器。

世界歷史風雲變幻,數千年文明史中,許多地區、民族的服飾,不知改換了多少次,但漢人的華服,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以降,其基本的形制一直未變,正是其豐富的內涵,維護著它的傳承和延續。

漢唐的強盛輝煌,兩宋的繁榮盛昌,明朝的威名遠揚,無不承自華夏衣冠禮儀的文明內涵,禮儀之邦、天朝上國之尊稱。不僅僅是硬實力的體現,沒有文明的光輝,不足以服遠。

然『日中則昃,月盈則離。』一朝社稷傾覆,金甌玉碎,華服絕於華夏。三百年神州陸沉,一百年洋戎虐侵,將昔日輝煌掃的蕩然無存。

獨立後的我們,數十年來做為洋戎的學生潛心學習,不圖昔日輝煌,但求自立自強。『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然戎狄之義,不與華同。師其技則自強,習其俗則亂亡。〖禮記〗云:『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數千年來,後生在道路上遇到老人負重而行,去幫一把,是多麼自然和諧的事情。但突然有一天,後生們發現,這樣卻收穫了狐疑的目光,才注意到,華夏的靈魂已經變了。

失去文化的民族,猶如行屍走肉一樣徬徨。而失去載體的華夏文明,也如孤魂野鬼一般飄蕩在世界各地的博物舘中,任人指評。當我們覺得稍有成就,收獲的依然是洋戎鄙夷的目光,因為,他們不容你與之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怎樣找回昔日的自信?我們驀然回首,仰望漢唐。『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雖然『中國夢』三字響徹神州不過數年。但,無疑十五年前最先穿上漢服的同袍,正是懷著這樣一個夢。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原本是兩千多年前祖先的戰爭動員詩。今天,已成為同袍宣傳漢服的祝祠,並進行著新的解讀『誰說我們華夏兒女沒有自己的衣裝,願我們一起穿上袍服。再造漢唐,再譜華章。』這依然是動員詩,是動員每位華夏兒女找回靈魂歸宿的動員詩。

孔子曰:『生乎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如此而為非者,不亦鮮乎?

我們生活在當今的時代,向往著古聖先賢之道;我們居於今天的世俗中,穿著古之君子之服。我們別無它求,只求『此心安處是吾鄉。

漢服運動十五年,如今,不僅神州大地,環球八萬里,凡有華人處,便有漢衣裳。這是深藏於血脈的記憶,這是深藏於靈魂的典籍,在中斷近四百年後,催動了新的生機。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今朝春眠醒,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易〗曰:『與時偕行。』今日之中國,是要將漢唐之輝煌自信,與今日之科技相融之中國。以華夏厚德之道,御變化莫測之器。

『中國華服日』定於傳統夏暦的三月初三日,正是古典禮儀中祭祀軒轅黃帝的日期。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五千年前,黃帝設制度,垂衣裳而天下治。今天,我們在祭祀黃帝的時間穿上華服,以告先祖。


炎運宏開世界同,墨子天宮競蒼穹。

遼艦入海遨滄冥,中華如今再為雄。

文煩相炳成君子,魂兮歸來漢文明。

著我華服展經綸,全球共沐大漢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