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8)六藝文言最新弟子習作(20170822)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魏文帝云,“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宋濂曰:“嗚呼!斯文矣也,聖人得之,則傳之萬世為經,賢者得之,則族諸四海而准,輔相天地而不過,昭明日月而不忒,調燮四時而不愆,此豈非文之至者乎?”

嘉慶皇帝云:文之時義大矣哉!

“六藝文言”面向全社會開展文言專業課程

中華民族復興在文化,文化復興在教育,教育復興在承續文脈,以重建士大夫階層,扭轉社會風俗與治理模式,復興傳統文言文是承續文脈的核心與關健。當前社會,在私塾教育這一塊,普遍缺少文言文寫作教育,先生與老因為這一塊的缺失無法深度地教學相長,與傳統私塾教育的差距依然很大,培養出來的學生與傳統科舉弟子的差距也很大。體制教育方面,基本沒有專門的文言文寫作課程,即便有也是一些業餘興趣班,沒有建立廣泛而穩定的機制。社會自發學習方面,多是自己摸索學習,興趣性居多,國學根基不牢,缺乏系統性、機制性學習訓練,而且受傳統“文人相輕”及“恃才清高”的影響,互相學習交流指正有限,沒有師友的切磋指正,難以上臺階,多半到一定程度就止步了。為此,基於振興文脈的歷史使命,提升私塾教育深度與高度的需要,拯救體制教育,讓孩子們遠離網絡遊戲的毒害,本書院成立六藝文言網絡學院,專注於文言文網絡專業培訓,由當代文言復興運動先驅、六藝書院山長仕隱君先生擔綱核心課程導師,其他高賢為輔助教授,吸納一批志者、學者,通過扎實專業學習,培養一批文言傳承骨幹,推動文言復興,為文脈承續、教育與文化復興作出歷史與時代貢獻。具體事宜如下:

一、成人文言小學班(初級班):凡有興趣、有志於文言文學習者皆可加入,學會提供持續的微课培訓。通過初級班學員培訓考核者,具備一定的文言寫作常識、認知和水準,有一定的深入學習興趣與自信,能開展簡單的文言教學工作,併發給本學會文言初級培訓證書(古文文士),則可以進入中級班(古文學士)、高級班(古文碩士),進行更深入的研修,中級班學員可以加入六藝文言培訓體系,擔任初級班助教工作,並獲得相關報酬。本初級班培訓以仕隱君導師為總主持,其它擅文高賢為輔助講習,明確計劃,認真學習。

束脩4800元/人/期學習時長:8個月

二、在讀學子初級班:初級班,大約35-40篇文言、詩詞訓練量,原則上每周一篇文言與詩詞習作。通過先生有系統地次第授課,及評改、評點進行,並布置相關的閱讀、記誦、小學等任務來支撑寫作培訓。本培訓非簡單的寫作技能培訓,定位為指導私塾學子及體制學生綜合學習、激情蓄志、養德修身、接聖近賢,從而激發、激勵讀經學子及體制學生持續勤奮學習、提升相關成績。具體課程在本書院文言教學實踐基礎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依據本期初級班學生情況,同進結合本書院科舉與成人文言考核選拔體系,合理規劃和制定。通過初級班培訓同學,當具備初步的文言與詩詞寫作技能,掌握主要文體及詩詞類型的寫法,具備自主讀書寫作興趣,領會詩言志、文以載道、文以養德、文以促學、文以統識,具備初步的儒家君子人格。

束脩:6800元/期。學習時長:9個月。

三、成人古文師資預科班

1課程規劃:領略文言的魅力,懂得從學文的角度鑒賞美文,掌握初步的文言語言、章法(起承轉合)技巧,懂得文章的基本風格,掌握詩詞平仄押韻的基本規律,能初步寫詩作文,初步具備為文的興趣與信心,並通過測試獲得六藝文言小學(初級)班入學資格,以進入文舉系統取得古文文士學位。培訓大綱見後。

2招生對象:18歲-60歲成年人,男女不限。側重於私塾、學堂、書院堂主老師、家長,中小學語文、歷史老師,人文類專業大學生,企事業政府部門志趣人士、六藝文言體制學生宣導師。要求:有學文的初步興趣,能基本保證每周一次習作。本次開放學位僅30名,高度緊張,從速報名,額滿為止。基礎較好,經考察,可以直接報小學(初級)班。

3學費:1980元。學習時長:3個月。

四、師資團隊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祭酒(院長)、文言博士、六藝文言導師、六藝文言書院院長仕隱君先生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司業(副院長)、文言博士、學者朱森林先生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司業(副院長)、文字博士、鄭州誠敬書院院長郭帥華先生

及六藝文言諸高足弟子助教團隊。

(歡迎各擅文高賢加入我們師資團隊,共襄文言復興大業。)

六藝文言復興事業顧問團(排名不分先后):

文禮書院季謙先生:此事志在必行,至若宣導廣告之事,有我可效綿薄者,則情義之當然,必當遵囑尽戮力,共扶大業也。

古小學海印先生:文字與文章是國學之基礎,此兩塊不過關,終究是門外漢。

广东私塾联谊会唐元平先生:吾當鼎力相助!

中華中庸女德學府、世界華人聯合會總會總顧問吳尚靖懿女士:以文载道,以文化人。言为心声,观文辨志,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廈門義雅書院院長力禾先生

儒家學者王瑞昌米灣先生:文言復興不朽之盛事,一輩子干成這件事,就是大功德。

儒家学者赵宗来先生:仕隱兄大作,其情其志,堪比賈生、昌黎,宗來敬佩。雅言之倡,亦是當務,兄倡雅言,功德亦不可小覷

儒家學者余東海先生:六藝書院仕隱君以推動文言事業為己任,提出:“民族復興非文化不行,文化復興非文言不興。”其志可嘉,其事至重,值得各界有志之士支持、參與和共同努力。尤其是儒生,都應該具備一定的文言功底,懂一點訓詁學,看得懂文言文,能夠吟詩作賦寫文言文就更好了。

儒家學者黄志霄先生:文言不學,終顯淺鄙,文言大興,方為爾雅。

廣東私塾聯誼會副會長、明倫書院廣州分院院長袁彥先生:

賢達點贊

儒家學者蔣慶:汝发大愿復兴文言,其志可嘉,其情可悯,唯望汝尽人力而得天助,大愿终克有成!

淨空法師:儒釋道要怎樣才能復興?我在這三個根上加了一句話,三個根是德行,你有這個德行,現在找不到老師,沒人教你,那你還是不行。古聖先賢留下來的典籍全是文言文 , 現在雖然有人把它翻成白話,翻成白話味道就變了,不是原味。你要真正想成就,你得要嘗到原味才行。原味怎麼?你得學文言文 , 你不會文言文 , 你就沒有能力閱讀古聖先賢留下來的經典。

曲阜國學院院長段炎平:事在人為!有志者事竟成!回憶前年在廣州與您會面,您躊躇滿志篳路藍縷艱辛探索的形象難以忘懷!這麼快文言教育初具規模!讚歎!

古人云:文之時義大矣哉!

文言復興事業是一項存亡繼絕、開創未來的歷史事業,您能學習嗎?您能勤奮嗎?您能承擔嗎?您能持恒嗎?


習作二十八:碑銘

六藝文言025號學員碑銘”習作28

李公碑

公姓李氏,諱天祥。幼失怙恃,以長工營生,為東家牧牛,忠厚勤勉,必覓水草豐茂處,飽食而後已,遇蠅蚋吸附,必驅尽而後止,早出晚歸,故所牧之牛皮色光鮮,力強身壯。東家甚喜,憐愛如子,多有扶持。娶張氏,鞠育五子,以善教聞。公雖不識一字,然於農事稼穡,無所不能。農具日用,皆為親制。仁心慈厚,以所長濟人,鄉鄰稱之以能。享年七十有六。後世子孫,樹碑銘曰:

府河湯湯,古柏蒼蒼。

懷我李公,恭儉溫良。

克勤克儉,敦倫盡常。

識物知性,樂事農桑。

仁心慈厚,閭飄香。

言傳身教,厚德永芳。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碑銘”習作28

公碑

姓王,諱德香,以忠孝溫恭,仁篤慈惠,譽於鄉里。君稟乾剛之性,蹈忠貞之途,貌厚而氣完,位卑而志大。少小離家至京師,浣衣謀生,為人厚樸,營利豐。同鄉來京求職者,皆暫居其店,不拒。數年間,來京鄉人不可勝數,受其惠,鄉人譽之

國朝初,供職同仁醫院,後遷黃驊,晚年離休歸鄉,享全免醫療,竟不用,及疾甚,命子送黃驊就醫,卒。公之所慮,惟省國之財用耳。

公在世,常訓子孫,謙遜待人,為立命之本;與世少爭,乃處世之基;故子孫多忠厚溫和。公享年八十三,以國朝四十三某月年卒,葬平舒王氏之原。夫人代氏二,文辦廠帶民共富華為縣局長官。今以樹碑表墓,昭銘景行,俾芳烈奮於後世,令顯於無窮。銘曰:

子牙湯湯,與公之生;古龍詰曲,若公之行;披荊斬棘,鐵骨錚錚;振精奮神,冶性勵精;溫良儉讓,敦厚在庭;忠貞守正,世享尊榮。

六藝文言022號學員碑銘”習作28

孺人

孺人姓陳氏,諱木桃,普寧人也。幼承家教,賢淑溫良,以勤聞。年廿一,歸父,育三男一女,事公姑甚謹,被孝聲。戊辰,王父逝,時諸子未婚嫁,孺人攜諸子,整房建舍,卒成大事,兒孫滿堂。孺人晝無閒日,夜少寐時,孜矻一生。迄至天年,含飴弄孫,身傳言教,要以勤苦孝悌為本。國朝六十六年,疾卒,享年七十有二。銘曰:先人之德,山高海深如天如地,鬼敬神欽任勞任怨,情不自禁無怨無悔,一片丹心。

六藝文言012號學員碑銘”習作28

先祖考妣碑

寧波府東南幾十里有古市井,境有崇丘吉壤,是余先祖考妣之冢也。祖考姓朱氏,諱方田。擅採石,工製藝,所作磨坊、牲槽鬻與市,皆能得重價。其所造屋宇,整飭嚴密,石材契合如天成,雖薄刃不能入,觀者歎服。其技精絕如此。今猶尚有存者。性謙讓,好沉思。急公好義,里中凡有興造,多自赴之,無計酬勞,鄉里稱之。戊申歲卒,春秋五十有八。祖妣張氏,育(?)子。曰某某,曰某某,曰某某。性勤儉,工製藝,至老不衰。祖考卒後數年,余乃生,祖妣親養之。舊時家寒,饔飧或無繼。艱辛之狀,非能言表。余今能得以成人,皆祖妣力也。丁亥十一月病歿,年八十有二。余少時常負笈於外,不能長侍左右。每將返,必先電告,祖妣常倚門遠望,以待吾歸。不意彌留之際,余遠遊不得歸,未得力行奉安。父嘗告曰:“汝祖母終時,唯念汝名耳。”余聞之大慟,久之不起。今日思之,爾來二十有三年矣。嗚呼,世有庶人精一技而又恆其德者,其沒世不稱者多矣, 而吾祖考妣畢生布衣,終老山林,亦可稱幸甚哉。塋在古市井之西,沭河之東,崇峻之冢也。堪輿者以為佳穴,以為必澤苗裔也。今吾門人丁興旺,家境日饒。四時祭掃,烝嘗無缺。孰謂此非祖考妣之澤佑哉。嗚呼!德澤深遠矣。某年月日,寧波朱玉德敬立。

六藝文言010號學員碑銘”習作28

李公碑

公姓李氏,諱秉健,字慎言,瀘人也。其先自湖廣徙川,綿延子孫,以仁孝聞。幼孤及長,乏資財,其長兄從教,遂以薄薪資之購老房數間,公賴此成家,卒,公奉甚謹,彼得養天年娶同郡牟氏,育六男二女。時舉國遭荒,公謀職城市,不暇顧,五子染疾亡,公遂返鄉躬耕扶幼弱焉。公性剛健秉直,以族訓教子,以嚴著,雖鞭撻不悔,常言:“養不教,父之過”。孺人則內外調和,化嚴。丙辰,公患肺疾,孺人親事湯藥不治,享年六十有一。後()年,孺人亦卒,享年八十有六。公履德行教,踐恩行世,孝悌仁厚,勞苦家,子孫懷之。銘曰:

一生辛勞,鞠育安康。勤儉興家,調理倫常。父以嚴教,乾道強剛始享祺福,奈何病亡。母以慈化,內外呈祥坤教如詩,婦德昭彰。聲聞閭夫妇同光。賴之德,我為人師。才,濟困扶危承命復興,效法仲尼。瀘水有逝,磐石無移。

六藝文言008號學員碑銘”習作28

故山陰縣令李公鐘嶽碑

李公諱鐘嶽,字崧生,山東安邱人。光緒二十四年戊戌進士,三十三年除浙江山陰縣令。

時革命黨人秋瑾,自號“鑒湖女俠”,睹政教凋敗,立大通學堂,啓民智,倡新學,與徐錫麟建“光復會”,潛行革命之事。公佩其才學,與之相交。瑾有詩曰“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公藉此諭其子曰:“以一女子之詩,其胸襟勝汝輩多矣!”

錫麟起事敗而被誅,有司封學堂,求瑾急。公受命驚愕,以七品小官,猶思力保,上謁知府貴福,為之開脫,並急令瑾逃。然府兵驟至,不果行。

福令公審瑾,公憫其情,不忍加刑,賜座以客待之。瑾留詩“秋風秋雨愁煞人”,並留字千餘,皆鳴冤之詞,福無據,不得刑。巡撫急令就地正法,公據理力爭,福曰:“撫憲之命,孰敢不尊?今日之事,殺,在君,宥,亦在君,君好自為之!”巡撫令再三,公卒無計,愀然曰:“位卑言輕,無力成全,死汝非吾意,幸諒之也。”淚隨聲墮,吏役相顧惻然。

公因瑾事革職,離任之日,紹興民人數百,相送三十餘裏至柯橋。後寄寓杭城,終日悶悶,反復叨念“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之句,每視瑾遺書,涕淚橫流,不能自已。瑾歿後五十九日,自縊於杭城寓所,時年五十三歲。浙人聞之,皆惻然涕淚。後瑾案昭雪,立祠於西子湖畔,並立公祠,歲時祀之。

歲在丁酉,渠邱峰山李氏二十一世孫增金共闔族人等,感先祖之德,立碑刻銘,以記其事。銘曰:

渠邱李氏,世傳忠義,

崧生華茂,長思以繼,

義士秋瑾,周旋以釋,

奈何位卑,終忍見棄,

雖非我意,亦以我罹,

惶惑惻悌,寤寐以思,

惟有一死,方明我志。

後世記我,當秉貞氣。

六藝文言008號學員碑銘”習作28

范築先將軍碑

范公築先,名仙竹,冀州邯鄲館陶人也。公貧,九歲方入義學,十三歲因父病故,輟學入伍,後深造于講武堂,遂投身革命,至中央陸軍第四師第八旅旅長恶軍閥相戰,不久歸。民國十五年,南方軍起,復出,除馮玉祥麾下參議,與蔣馮中原大戰,遷第一路军参谋长,尋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翌年,任臨沂縣長,廉潔奉公,身體力行,衣則布鞋便襪,食則疏食菜羹,晏如也。每至區鄉,與民同食宿;任間禁煙禁賭,大刀闊斧,革弊除陋,民皆以為包青天、林則徐再生焉。二十六年,將離任,臨沂百姓夾道相送,人皆淚流滿面,啜泣成聲,日中方去。七七變後,任魯第六區遊擊司令,日寇進軍黃河北,時山東省主席韩复榘令退,築先斷然拒之,通電全國:“裂眥北視,決不南渡!”十一月,日軍包圍聊城,飛機大炮陸空夾擊,將軍臂遭炸傷,裹之複戰;終敵我懸殊,城門失破,仍血戰不止,卒自戕殉國焉。國民政府通令全國,降半旗三日以悼,蔣中正親致挽聯,其辭曰碧血為山河,百里危城留與社會樹模範;浩氣存天地,千秋青史合為民族表英雄。中共亦於重慶延安同悼之。十八集團軍朱德、彭德懷挽聯戰事方酣,忍看多士傷亡,顯其忠勇;吾儕尚在,勢必長期抵抗,還我河山。公忠勇如是,時人稱焉!

余中學時,母校翻新,建教學樓三棟,其一曰築先樓,朝夕薰染于斯,時有投筆從戎之憤。後县内築先紀念館、廣場,築先路相繼竣工,然斯文百年不復,英雄事跡難表之以文,何可以壯先烈彰後世哉!同鄉晚生不才,效先賢勒刻銘,其銘曰:陶山巍巍,仙竹蒼蒼。衛水泱泱,育我忠良。講武論道,惟國是匡。軍閥混戰,歸隱反鄉。北伐雲起,勿復國殤。勤政愛民,歿身不忘。臨沂禁煙,林公未亡。東昌禦敵,德比天祥。捨生取義,民族脊梁。乾坤正氣,浩然永光。

六藝文言002號學員碑銘”習作28

鄭公

昔莊子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淡以親者,交心以付,情聚於義也。古之士人,或能人相惜,或師徒相愛,或同僚相扶,或朋友相用,然惜之餘,不免致隙,愛之過,不免致責,扶之不足,則難以持久,用之不滿,則漸生怨離。交之實難。

公患疾,有二友不遠千,以古稀之齒侍於床榻。一而再,再而三。昔雲長被禍於東吴,玄德怒興義師,翼德怒秣兵馬,一折於閬中,一喪於永安,情義招於千,生死同於君臣。此眾庶皆知之事也。公有二友若此,稍有千之義也。公姓鄭氏,諱海燕,澳門石井人也,二友者,同窗李君金禮甘君印度也。

公豪俠好義,待人貧富無別,人謂之曰:蓋皇帝可與之交,乞丐亦與之交者也。初,公於福建類貿易,往來於南北,每過都市,他人皆購日常之物,歸以為貨殖。公攜歸,散與鄉人。有鄉人鄭某,同事於其司。鄭某病,其妻往探,苦無宿。公為之備,且為鄭某謀於內河之舟,以減其負。類如斯者,不勝舉矣。時金禮事業困頓,求助於公。公時方從澳門遷臺,隨以售澳門房產七萬,合其餘共二十萬銀以資之。且語曰:但得一家溫飽,絕不使一家挨餓。

後公疾,就醫於珠海,金禮與印度,急往侍焉。時二君皆逾七十矣。後五年,公病危於澳門,二又前後至。公逝之日,金禮奔至,泣咽失聲。為書曰:淚眼問君在何處,日後有事可找誰?

李姓,祖因生計徙石井,易鄭姓。公享年六十有八。妻蔡氏,有二子一女。長子輝鋒,有父風,澳門石井同鄉會立,共選為會長。丁酉閏六月甲子日,不肖侄冬淩泣而為文,銘曰:海之大,不可量。海之深,不可藏。公之義,二子揚。


習作二十七:名勝遊記

六藝文言025號學員名勝遊記”習作27

遊金臺寺遊記

地必待賢而後名,賢必因地而後。滕閣之王勃,子厚之名永州是也。粵新會金臺寺,其始因三賢而建構,其終著三賢而供仰。三賢者,宋遺臣承節侍郎時從趙、大理寺丞行卿龔、翰林學士光公也,時張陸軍敗,君臣蹈海,彼不及從,隱黄楊山,築精舍以聚志人也。後事不行,趙之子孫,遂舍精舍為僧寺,彰祖德,聚善眾,廣教化焉。

余攜子慕名而至,一路風光旖旎,言笑晏晏。近諸寺廟,殿宇恢宏,氣象莊嚴,於跪拜神會之中,凜節臣英烈之氣。中為大雄寶殿東廂奉祀三賢(可補充,楹聯聯等)。出而見光鏡禪師碑記,命子讀焉,囑拍照以考究焉。禪師善屬文,其謂曰:不有志據,鳥可考哉”誠是,因此記而知舍寺由來。自乾隆庚辰,趙氏因勝創立,迄於壬辰,禪師發願鼎新,趙氏同為倡議。於是黄楊因金而著,金援三賢而名,又聚光鏡與趙氏焉。卉茵不敏,竊記以文,未敢期光鏡之考,三賢之著,惟存雅言復興之時也。是為記。某年日。

六藝文言022號學員名勝遊記”習作27

越秀公園記

五岭之南,三江汇聚,至广州而南入于海。初, 余求學斯地,聞其別稱曰羊城,簡稱曰穗,未解其故。有長者告曰:可往越秀公園求之,余深记之。

丁酉夏某月,暑氣微退,余於西南門拾階而上,此地依山建園,較白雲山、大夫山、火爐山為早,蓋居中心,便市民觀走也。山中樹蔭濃郁,清風徐來,一路尋路標,問遊人,終至於五羊石像之下。其一羊口含穀穗,昂首立,高三十餘尺,餘四羊環繞其旁,或回首而望,或低頭吃草,或相互廝磨,栩栩如生。長者之言是也,然余復惑焉?此像後人所立,不過數十年,羊、穗之名亦後於此乎?既返,查通志,載曰:廣州府五仙觀,初有五仙人,皆持穀穗,一莖六出,乘五羊而至。仙人衣服,與羊同色,五羊具五色,如五方。既遺穗與廣人,仙忽飛升而去,羊留,化為石,廣人因即其地祠之。此亦造像者所據也。

嗚呼!長者以其見聞實告於我,我雖目見耳聞猶有惑,長者無意欺我,惟溺於見聞而不知所以然,若庶眾幼童或輕信而從焉,遂傳言為實。夫名勝古跡,其來有自,非索其源不能得也。余近學文,援經攀史,好古勝於前,遂幸而得焉,是為記。

六藝文言012號學員名勝遊記”習作27

半山亭記

半山亭在於九峰山之最絕勝處。雄奇壯闊,嵯峨絢麗,宋元以來即稱浙東勝境也。慶歷中,王荆公來宦鄞州。未三年,境域大化,邑人感戴。於巖穴處築亭,號洞曰“安石洞”,亭曰“半山亭”。永志懷思,以示不忘也。其地臺欄并立,可登遠眺。余常棲遲於此,數日不去。或至沈積鬱憤時,憑欄觀瞻。遙望太白、靈峰,雲遮霞掩,隱現出沒,身覺庶幾近九垓,遠紅塵矣。其東則蜿蜒大壑,萬象森列,將軍岩,玉兔潭,龍泉飛瀑散佈其間。天風蕩蕩,松濤轟鳴,此非左太沖之振衣處耶?遠目東山之闕,海天雲水,斜陽里,歸帆去棹,人生底事,往來如梭。詩人覩此,思出常格。憂人視之,百慮永息。月轉石欄,藤蟠蛟螭。竹柏萬梃,夏含涼颸。朝思往,暮忘歸。心靈豁然,塊壘頓消。嗚呼!斯亭之勝美如是也。余每過此,或吟王荆公詩曰:“明州城廓畫圖傳,尚憶西亭一艤船。投老光陰非復苦,當時風月故依然。”以懷其人事焉。嗟夫!人事代謝,古猶今也。荆公蒞鄞時,豈知山亭竟因己身名耶?世之君子,處世立身,胸中皆自有丘壑也,而山亭能假荆公之名而傳千古,豈非其大幸耶?美矣。余一介布衣,籍籍無名。幸生無事之世,得以旦暮優游於先賢之跡,俯仰吟誦於林泉亭榭之間,又何其幸也哉。丁酉閏六月六日,寧波朱玉德記。

六藝文言010號學員名勝遊記”習作27

峨眉山金頂記

山之有頂若人之有頭,至高者也。凡名山奇峰,無不有頂,或以險峻著名,或以名勝著名,而以名勝著名者,非釋即道。武當太和,距天咫尺,道之天宮所在也。而川西峨眉,以普賢居頂,若佛之靈山也。

峨眉三峰並立,主峰如斤,峭壁東向,巨脈天矗,絕天府而淩五嶽,貫釋道而居名山。其頂自古僧人居焉。漢曰普光殿,唐謂光相寺,明寶曇和尚造铁瓦殿

妙峰禅师建銅殿,此萬曆所題“永明華藏寺”也。然佛寺多灾,竟於清道光失火燼毁。國朝庚午中,華藏寺重建工成,其規模宏大,殿宇峻偉,為歷代之最。古之謂金頂者,即銅殿也,十方普賢座象位其中,今之金頂,乃諸殿合謂也。而普賢十方法相復居其最,高五丈許,周百五十尺。十方者,東西南北及居間四方合上下之謂也,喻無比行願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及眾生也。世遂以十方構其像,分層以示之,中下各四,最上二,其形各異,其儀有殊。復乘四象,以行於三千世界矣。丙申仲秋,值尊像落成十載,諸信眾集力,主持籌資二千餘萬,被金身焉。是有熠熠金光,莊嚴宇空,與日月竟天,帶雲海照地,臨斷崖度生死,賜神燈啟生靈。

余素聞金頂之名,亦常沐普賢之化,然機緣不至,忽忽數十年而不得。茲臨聖地,觀法相鎮定從容,慈仁和眾,受人膜拜千百年不絕,其身本凡身,而修得正果,遂化為佛。佛者,行善成德之謂也,苛能為之,雖不中,不遠矣。是為記。丁酉閏六月初八。

六藝文言009號學員名勝遊記”習作27

遊孟廟記

丁酉仲夏,余攜諸生遊學聖里,過魯之鄒,至於亞聖松柏蒼翠,殿宇整肅。向以禮樂為事,然不曾奉祀亞聖,同行鄒魯禮樂團執事懷志,建言致禮,遂徑至亞聖殿,整衣冠,奉蔬酒,致祝辭,諸生多隨奉祀,是以不驚,進退合儀。禮畢而四覽。以學文故,默以識之,領而會之,殊不同於往矣。出至欞星門兩廂歇山轉角,牌坊左書“繼往聖”,右書“開來學”。雖褒之亞聖,亦勉諸後學也。

等多聞孟母教子事,然多止於文辭,至孟母殿,始有親奉之近。其嚴慈和柔,可切身於三遷斷杼之事也。旁有一碑,書曰“母教一人”,實可表範天下母親也嘗聞閨閫乃聖賢所出之地,母教乃天下太平之源。教衰微,寖廢,聖賢不降,哲人其萎欲振子弟,隆禮義,其何如哉!其何如哉!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爲者亦若是。”是言在耳,曰士曰學者,可不勉乎?

返,痛無狀之世,涕泣以識之。某月日。

六藝文言002號學員名勝遊記”習作27

遊朱文公祠記

丁酉之夏,予遊泉南之楊子山。自其麓溯溪而上,約一里,有朱文公祠。入其內,中祀朱文公、呂大奎及文昌公像,高約六尺。又有伽藍、判官於其左右。環四周,見壁無典籍之列,案無俎豆之盛,惟有捐資之名列於牆,茫茫然若有失。

時一婦者入,陳瓜果於案,焚香跪曰:“聞科舉之事必求於此,吾子行將國考,請仙尊護佑,使令金榜題名。果如所請,他日必重金還願。”三拜而起,收瓜果乃去。

予默然良久。長跪而禱曰:閩者,東南越也,去中原千里,民多不沐儒風。後賴夫子而得斯文傳焉,始有禮義之興,知道德之理。今既感其德,象而祠之,屍而祝之,然不見釋奠之禮,未聞韶武之樂,修齊之不講,性理之未倡,文脈之不承,是邑人之過大矣。

出而歌曰:楊山之上,維葉莫莫,先人之德,與松長青兮。楊山之穀,維風淒淒,先人之功,與風具逝兮。歌罷乃歸。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