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斷——首次文考登科榜

勉諸生令

師曰:策士登科,前朝舊制,選賢與能,列王懿德,以文舉天下,經綸滿於腹中,徵聖化諸生,克己復於禮儀。古有不征之士,鮮有不傳之文,道德文章,賢聖侔於天地,政教風俗,士夫聞乎朝野。左思賦三都,洛陽紙貴,稼軒獻十芹,臨安目側。諸葛誡子,梦得銘室,片文得永久矣。茲斯文絕没,文舉不興,通經致用之士已是沉積,摛翰操觚之人目為麟角。孟荀班張,已絕百世,歐蘇韓柳,失期千年。吾輩不敏,扣擊中流,馳騁荒野,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興復雅言,再造多士,諸生其勉之!


002鄭冬淩

010李模賢

012朱玉德

023王日新

六藝文言002號鄭冬淩同學文考結果:

六藝文言002文考文章一:屈原論

格次:良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文章二:司馬遷論

格次:中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文章三:誠論

格次:優

六藝文言學員002文考文章四: 九日山遊記

格次:良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文章五:讀《鄭伯克段於鄢》

格次:優

六藝文言010號李模賢同學文考結果: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一篇:呂后論

格次:良。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二篇:蘇軾論

格次:良。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三篇:恥論

格次:優。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四篇:畢棚溝遊記

格次:差。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五篇:林徽因传

格次:差。

六藝文言012號朱玉德同學文考結果:

012號朱玉德中級班文考第一:錢謙益論

格次:良

012號朱玉德中級班文考第二:張居正論

格次:中。

012號朱玉德中級班文考第三:儉論

格次:優。

012號朱玉德中級班文考第四:遊京口北固山記

格次:良。

012號朱玉德中級班文考第五:《浮雲居志》

格次:良。

六藝文言023號王日親同學文考結果: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一:霍光論

格次:良。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二:李鴻章論

格次:中。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三:智 論

格次:中。

023號學員文考四:南廬屋遊記

格次:良。

023號學員文考五:家道論

格次:良。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試卷

六藝文言002文考文章一:屈原論

夫萬物秉天地之氣生,或清或濁,秉於清者自不肯近於濁,秉於濁者,亦難以入於清。夫鳳凰之於天也,展翅千里,憑淩九霄,乘清風,亂浮雲,何其逍遙也,及其困於地也,雞鶩與之同食,碩鼠出於左右,思展翅而不能,慕浮雲而不得,是其生不如其死也。

屈原者,清之又清者也。及其信而見疑,忠而受謗,三年不見,棄用於楚。是以騏驥之軀,而居駑馬之後;以鳳凰之體,而困雞笯之中。於是,心煩慮亂,形容槁枯,抱石而沉於汨羅之流,以保其皓皓之白。

世人皆悲屈原之死,而吾謂屈原必不以為悲也。何者?大凡常人所好者功利也,志士所重者仁義也。故常人以物為喜,以己為悲。而志士仁人所憂者,天下也,生民也,其所悲者,國家也,社稷也。且夫一死非難,處死為難,昔伯夷餓死首陽,申生不逃而縊,子路正冠受戮,人皆以為得其亡也。及屈原抱巨石猶抱仁義,入汨羅如翔於九天,棄一身而為天下則,留清白以昭於日月,是其忠已盡,其志已明,固得其死矣,何悲之有?

予讀《屈原賈生列傳》至於賈生曰: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之言,喟然歎曰:彼鳳凰者固恥與雞鶩同食,又焉能就食於它槽?嗚呼!同此慨者,豈獨賈生哉?

仕隱君先生點評:此文章構細致,立意雅正,同屈賈而道清濁,牽雞鶩而特鳳凰。淡化悲哀,一平生死,蓋志士處死之為難矣,而屈子有之。惟語辭稍顯稚澀,略有硬傷。稽諸本傳,以彼其材句,乃馬遷語,非賈生言也。

桃源堂主人點評:史論之要,貴在言簡意賅,重在闡發心得。或借史論之名,以明志向。觀乎此篇,立意高潔,作者之志向可見矣。全文之重心在第三段,論述有力,富有哲理,深可稱道。行文佈局稍欠,稍顯冗繁。

格次:良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文章二:司馬遷論

為文非易,得其正猶難。昔史公據《左》《國》諸篇之緒而作《史記》,其鋪觀列代,馳騁縱橫,褒貶忠奸,不虛美隱惡,雅正光大,雕采鴻裁,劉、揚稱服,文者宗焉。其後歷代多有學於史公者也。

然吾謂史公之文,不可學而至也。何者?唐虞之際,至於夏商,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後在周,為司馬氏,世典周史。漢之時,司馬談,及子遷相續為太史,如是累世為之者數千年。於是吾知史公之文,天之與也,此人之不可學而至者一也。

及太史公留滯周南,不得與從事,發憤且卒。執子遷之手曰: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義士,予為太史而不論載,廢天下之文,予甚懼焉,爾其念哉!於是史公發奮續史,以繼父志,乃成一家之言,揚耀祖宗聲名,其孝至矣。於是吾知史公之文,性之顯也,此人不可學而至者二也。

史公十歲誦古文,二十而遊江淮,上會稽,探禹穴,窺九疑,浮沅湘。臨高山大野,歴水陸險奇,而後其氣愈充,其文愈壯,是其得於山川者侈矣,此人不可學而至者三也。

及其涉汶泗,仰止至聖,過燕趙,與其間豪俊交遊,故有疏蕩之氣,豪俠之風,是其得於人傑者多矣,此人不可學而至者四也。

李陵生降,而史公遭其禍,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膚,受榜箠,幽於圜牆猶思繼其文,茸於蠶室而不能喪其志,是其得於憂憤者深矣,此人不可學而至者五也。

凡此五者,非學而能也,養而至者也。且夫聖賢之於文也,刺諷時弊,以利於世。故聖賢之學為己,而其文為世,為世之文,傳於千古不亦宜乎。今欲為文,乃不知養性修道,涵容志氣,而采逸辭,構巧句,選英華,比浮誇,終為無根之木,猶癡癡然望傳之於後,豈不謬哉?

仕隱先生評點:夫為史者夥,辭美者有之,意勝者有之,邀譽逞能者有之,承旨束志者有之,若馬遷之為史記,古往今來,一人而已。其冠絕群儕,非五者不能備矣,而作者原之。然,論文不詳,未比於班陳范歐,何致孚於識文者乎?雖然,以初學之資,析理如此,亦是難得。另,分段過多,束文稍偏。無乃不可乎?

桃源堂主人點評:史論之文,貴在論而不在敘也。古文與白文之異,在於當略者必盡其略,當詳者必盡其詳。故作古文,人之所盡知者不必贅述,此文法之要也。此篇文字多半是摘引而成,作法不失為一途,但不甚可取。另,是作以司馬氏之“不可學”立論,當是“不可及”之謂,此言欠妥。其論證也,但以論據五條,猶如五爪章魚,合而為一,此是白文常見作法。細溯其源,當是以白話思維作文之故也。文末之總論,當是作者心得。所言切實,可值玩味,此其佳處也。

格次:中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文章三:誠論

世有病於《二十四孝》者,其言曰:何其言怪力亂神之甚也?夫以孝心而感盜賊,化傲弟者,理固之有。然拜虎而歸,臥冰得鯉,竹為之出,柏因之枯,乃至於辟水火地震山移者,無乃太過乎?

予曰:不然,此庸人之見也。夫天地之性人為貴,人稟天地之氣而生,其性達於天地,故列乎三才。然制於習氣,染於物欲,而不知拂拭者,猶珠之蒙埃,鏡之惹塵,日久而漸失其明也。世有聖人者,能自明其性,使達乎天地,通乎鬼神,合乎日月。有賢人者,雖染塵埃,然時時拂拭,日新月新,亦能歸於明矣。凡人則不然,過芝蘭之室則受其熏,入鮑魚之肆則與之化,於是有勇有懦,或過或不及,甚者歸於小人,入於禽獸者有之。

聖人憂民之不覺,於是立說以教之。或論道,或論天,或言心,或言性,或曰知止,或曰良知,其言雖異,其行則一。中庸云: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自誠自明謂之性,明人之誠謂之教,皆欲明乎誠也。故聖凡之樞,誠與不誠之間耳。明一分誠者,為一分之聖;明十分誠者,為十分之聖;明百分誠者,為百分之聖;其達於至誠者,為至聖。故修齊治平之機,誠而已矣。因其誠,感於親則為孝,感於君則為忠,感於兄弟則為悌,感於友則為信,其不誠者,何足以論孝悌忠信修齊治平也哉?

回也不敏,參也魯,以其四勿三省,得以傳道,為後世則。李斯者,學先王之法,明道德之理,然謀於權力,求於富貴,身死而為天下笑,此反道而行者也。今人果能刮垢磨光,日新又新,以達於至誠,則為天地所鍾愛,人神所共敬,及其發而為孝,感於草木蟲魚,乃至水火山川者,又何足以怪哉?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此之謂也。

仕隱君先生評點:誠者,信也,敬也,閑邪以存之而已矣。此文設問逆起,援經辯析,條貫清晰,徵聖明誠,及於孝悌忠信,伊川之繼聖見也。稍有語疵,偶有事瑕,然無礙大體。

誠敬先生評點:凡“孝弟誠信”之論,以義幽深,難以理明。僅以理出,則易流於空疏。必運典以徵之,援經以明之,設問以辨之,假物以喻之。如是,則無微不顯,無理不明也。此文運典、援經、設問、假物兼備,立意獨到,佈局合理,首尾照應,文氣充沛,多有起伏轉折,可謂略得作文之法也。文中以珠鏡設喻、以誠貫孝弟忠信處,較為精彩!篇尾引詩作結,有力而餘韻綿長!而遣詞、造句多有不達,如“理固之有”,作“理固有之”較妥,“其行則一”,作“其治則一”較妥。此外,浮詞過多,文略繁蕪,當刪浮除虛,於簡潔處著力。文中引《中庸》下,兩句“誠明”之論,義有未達,當慎於發揮。雖然,不失為良篇佳作!

桃源堂主人點評:感應之事,幽眇玄幻,世所難言。開篇破題,能以分析世象開局,大是不易。以下承題而論,力陳己見。層次鋪排,汪洋肆虐。言論有據,皆合於前賢,甚難得也。文末收束亦有力。惜乎篇幅稍長。

格次:優

六藝文言學員002文考文章四: 九日山遊記

世之癡於書畫者多矣。吾友洪子,善筆墨,言不離書,每過山川名勝,必注目於石刻,思焉揣焉而不能去。某秋日,予方晨起溫書,洪子來訊曰:泉府之西,晉水之畔,有九日名山,藏曆代石刻無數,古隱士撫琴遊眺之跡,詩人賦詠歌呼之所,吾將往焉,二三子能從我遊乎?於是冠者三人,童子二人,往而與焉。

九日山者,去泉城之西十餘裏,有東西二峰為巔,其勢如鉗。山多石刻,以宋時為最,或一石一刻,或一石多刻,或獨立一處,或連綿而過,蔚為壯觀。每覽石刻,眾常困於句讀之難,又苦於不通書家之妙。洪子一一為之論,曰:某也古,某也樸,某也師二王,某也師雙井,於是眾方有所得,遊人亦多有駐足旁聽者。

自其東循徑而上,為姜相峰,有古松盤桓巨石之上,其下平整,有詩刻曰:“抱琴歴高峰,佛石就晚陰。空山對搖落,懷哉千古心。”其字楷書,顏柳參半。眾既感於隱士之逸懷,又羨詩人之高才,直恨不能生於彼時,而為其旁也。唏噓未已,忽聞童子言曰:彼有大字。眾循聲回望,見一龍字,高約三尺,獨立於石。細觀之,以朱漆於石,非刻者也。洪子曰:嗚呼!何其鄙也,今人之書也。乃為吾等悉數其失,而論古今差異,尤其痛於字之簡也。

於是,予悲而有感焉:豈獨字哉?昔以禮教為弊,而新禮尚簡,致有今日之亂。又以文言為難,易而就白話,至於千年精華,深蒙塵埃。嗚呼!不顧本末,唯繁是去,不問雅俗,唯難是易,何其弊也哉。噫!先人如斯而今人若斯,而後之人將如之何?如之何?

三人者:同安洪君某、翔安洪君某、南安鄭君某,二童子者:予子鄭某、侄鄭某。丁酉七月某日,南安鄭某記。

仕隱君先生評點:明寫石刻,暗寫洪子。及於古今之變,書禮之衰,立意雅正,發作自然。雖然,暗而露,逆起而無應,難及上乘。

桃源堂主人評點:意境淳美,敘事自然,寫景細膩,讀來順暢。惜乎行文稍顯拖沓,冗詞贅語較多。文首、篇末皆有模仿斧鑿痕跡,陷於俗套。

格次:良

六藝文言002學員文考文章五:讀《鄭伯克段於鄢》

婦之賢惡,於國於家大矣。史書之義,皆惡莊公。然予謂兄弟失悌,皆因於姜氏。其地平者,木多俊秀,其地險者,木常異出。觀其木,其地可知,觀其子,其母亦可知矣。昔公父文伯思逸,敬姜教之以勞,孔子稱焉。當秦之季,豪傑欲王陳嬰,其母不受,故陳氏以寧。夫敬姜知禮而陳母明義,知斯二者,可以明母教之道矣。

予常惜乎莊公,以其才略,仗彼國力,使知禮義,可大興周室,雖齊桓晉文不可及也,然其出弟困母,交惡於周,錄在《春秋》,何其痛哉。嗚呼!《關雎》所以為風之首,可不知歟?

仕隱君先生評點:悌失而義絕,母失教,兄弟攻,左氏之戒人倫也。其後,忽、突相爭,良有以矣。明罪莊公,實責婦德,左氏之隱微,諸生窺之矣。以物喻理,托賓襯主,明風之始,可謂難得。

桃源堂主人點評:立論深刻,佈局謹嚴。文辭雅馴,流暢優美。

格次:優


六藝文言010號李模賢同學文考試卷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一篇:呂后論

呂后臨朝稱制,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無為,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其于宮掖,置鳩齊悼,殘彘戚姬,孝惠崩隕,哭而不泣,除劉縱呂,勢危初漢。是非功過,何以殊異?

呂后歸高祖時,高祖甚微,后乃下配也。然,其奉養高堂,躬耕田野,無怨無悔;及高祖逐鹿中原,後攜家中老小,提心吊膽,幾死楚獄;至高祖定天下,誅反臣,穩時局,多后之力也。后於高祖,情深義重,坤道潤澤,其吃苦耐勞,堅韌剛毅,非同一般也。《易》云:“天地之道,造端乎夫婦。”夫婦之隅,乃家庭之基,家道立則人道全,人道全則國家興,國家興則天下治矣。故唐長孫皇后配太宗,猶乾坤一道,乾以進德修業,坤以厚德載物,乃懿德無疆,天下興盛也。夫王者,天也,天行健,必得坤之貞以順承也。呂后初為人婦人母,上法乾坤,協厥乾道,確有天下母儀也。

高祖王,幸戚姬希呂后,以“如意類我”而欲廢太子, 戚姬亦傍上奪嫡,吕后之恨,由來久也。呂后之忍,非常之忍,故呂后之恨,亦非常之恨也。昔有漢成帝之妃班婕妤者,曾深得帝幸,帝嘗欲與之同輦載,婕妤辭以紂、桀之戒,且常以禮匡君,辯祝理誣,讜對解紛,退身以遠寵爭,雖淡泊孤寂,終避害全身,留德留言於青史。《道德經》云:“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此戚姬之謂乎?

呜呼!昔呂后之父妻女于高祖,乃像高祖必大貴,女儿必有大为也。后助祖王,毒遍宮掖,及吕氏倾權而争,天下怨,后蒙垢,此吕后之悲乎?

仕隱君先生評點:“天地之道,肇端乎夫妇”,吕后之祸,高祖不能免责矣。本文立意雅正,結構合理,思維開闊,多有見解,較有閱讀,於置鳩齊悼,殘彘戚姬,可見矣。但論證不力,偶有字誤,稍有贅語,念其初學,實屬不易。

桃源堂主人點評:開門見山,立論允當。能言呂后早歲創業之艱,善治內務之功,闡明幽微,合乎史實。其論呂后之刑戚姬,亦有所發明,稍可稱焉。但文末收束仍不力,學力不足之故也。

格次:良。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二篇:蘇軾論

天生烝民,必因其材而篤焉。故雖有意外之患,若能處變不驚,安之若素,則能涉險不傷,否極泰來,患不足為患,才亦成其材也。故范公告退,山水方滋,五柳不爭,景純仙篇。

昔蘇東坡,才驚當世,志壯門,能治水患積欠之猛,而不能弭舒撣李定之謗,亦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屢遭謫貶,服車馬之勞,蔽采櫞之居,適桑麻之野,蘇子亦不足患,所到之處,必以勤政愛民留痕焉。觀風雪,餐日月,擷園蔬,淪脫粟,參天地之化,游物之內外,此豈無得而超然哉?

蓋蘇子當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劳其形苦其志耶?故以清新豪健之姿,縱橫于詩詞文書畫,進退自如,寵辱不驚,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盡賞青山碧水,廣結僧人處士,創詞壇之新風,立詩文之不朽,名留千古,后世垂范。今之文人学子,可不效哉?

桃源堂主人點評:文意宏開,氣度奔放,氣象不凡。立論端莊,議敘皆妥帖,讀來可發深省。

仕隱君先生點評:立論雄健,如頂天之柱,敘議委委,輕松拔出。惜乎化用生澀,收束急淺,偶有繁簡字誤,后,学。

格次:良。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三篇:恥論

古之君子,行己有恥,其心也,發乎仁、守乎信;其行也,止于禮、成於義。

昔李離捨身護國法、晏嬰尚儉拒新車,霍光秉公輔帝政,皆不以利冒其官,而以官行其義也。故孔子云:“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恥者,羞惡之心也。昔有良人,饜祭者酒肉以驕其妻妾,孟子曰:“其妻妾不羞者,幾稀也。”故,羞惡之心,人皆有之。知而不至者,古有易牙烹子適君管仲棄,戚姬憑幸爭王呂後彘,殃及其身也。周處改過自新成忠臣,越王臥薪嚐膽殘吳而霸,以恥為大者,必也成其大。故行己有恥,則人倫必厚、風俗必清,教化可成。君子能不戒慎乎?

桃源堂主人點評:能以經史之義以證其論,發端正矣。屢引聖人之言以明其理,恰當得體,復為文章增色。篇幅適中,言簡意賅。文筆優美,讀來流暢。

仕隱君點評:“以耻為大者,必也成其大”,誠哉是論!若易牙戚姬句,結句殊奇,可稱佳句。然,偶有繁簡字誤,呂後,宜謹細之。

格次:優。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四篇:畢棚溝遊記

久慕畢棚溝彩林之美,癸巳年十一月,終得良機,隨一旅遊團前往。

西出蓉城三百余里,阿壩州米亞羅核心地,既至畢棚溝也。其溝深且長,東鄰臥龍,南接四姑娘山。車入溝內,即見兩面皆山,五顏六色,美不勝收,彩林之謂,名不虛傳也。行至深溝,雪山兀然聳立處,煙籠霧鎖,目前水清潭靜時,紅葉染岸,真似人間仙境。同行遊人喜之,紛紛然攝相攝影。未幾,導遊即呼離去,赴下一景地。小女初見雪景,甚喜,任餘勸告,只不行。余遂與導遊約,棄他景,至回程再同歸。

眾旅人去,但覺山更亮水更靜。小女堆雪人、滾雪球,不亦樂乎,余亦與友徜徉紅葉深林,歎天地之造化,感四時之神奇。方時,女舉一物歡呼而至,曰:“船!”船者,雪地一樹根也,觀其形,埋於雪地,當數年也,其身遍佈之紋路及形體各部與船型,不可多一塊,亦不可少一角,似雕刻家精心雕琢之小船,帶至如約同歸之旅團,旅友皆讚歎不已,誇小女慧眼,悔行旅匆匆,無有收獲也。嗟乎!古人感花溅泪、恨鸟惊心,或吟诵之,或抒写之,留下千古佳作,启人智慧,引入深省。今之時人,便利於科技資訊之快捷,忙碌於功名利祿之摘取,走馬觀花,喜新厌旧,鲜以有驻足之思,探索之乐,豈獨於遊覽哉?孔子曰:“欲速則不達”,深知者几?

與余同往之友者,眉山陳潔也。

仕隱君先生評點:全篇白話思維未改,口水話甚多,章構淺俗,化用成句失旨,如“感花溅泪、恨鸟惊心”。

桃源堂主人點評:未得作遊記要領。羅列雜陳,未見文眼所在。下筆柔弱,不能立身。文末收束不力,所言膚淺,不知所云。

格次:差。

六藝文言010學員文考第五篇:林徽因传

林徽因,福建閩縣人,中國首位女建築師,其父林長民,曾為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祖父林孝恂,進士出身,曆官浙江金華、孝豐諸地。5歲,由大姑母林澤民授課發蒙;8歲,入小學、女中學習。民國九年,隨父遊歷歐洲,立攻讀建築學之志。及長,和梁啟超之長子梁思成,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攻讀建築學,後適之,並偕同回國,齊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

民國十九年到民國三十四年間,徽因陪夫梁思成,足遍吾國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2738處古建築物,使吾國之古建築為全國及世界所識,並得保護。有妻助,思成得中國古建築結構之奧秘,解“天書”《營造法式》,著重要工具書《清式營造則例》,與徽因合作建築學論文數篇,共創中國古建築學之巔峰。徽因被北平中國營造學社聘。蒞年,為北平大學設計地質館和灰樓學生宿舍。

建築學研究之餘,徽因亦作文學,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及文學評論均涉,其詩委婉柔麗,韻律自然,其文關注時局及國家安危,倍受文學界及讀者讚賞,故其亦有“诗人”、“作家”之稱。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爆發,北平淪陷,徽因思成嚴拒日方之邀,急棄數年心血凝聚之文獻,匆匆攜家而逃,躲戰炮,行野嶺,輾轉西南。及至蜀宜賓李莊,徽因身患肺疾,每況愈下,美國友人不堪徽因夫婦之艱,邀其赴美,亦被拒,並言“國族命運危如累卵,華夏兒女安能棄而不顧?”徽因仍與友書“山澗玉帶,渡船古鎮”, 讀書學習,協助思成重建營造學社,與劉敦楨、莫宗江、陳明達、劉致平諸生,共展西南古建築調查活動,終臥床不起。

民國三十五年,抗戰勝利,徽因全家返北平,繼續吾國重大建築之設計。解放後,徽因被清華大學建築系聘為一級教授。前後參與人民英雄紀念碑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之設計。文化浩劫,為阻拆除北京古建築,徽因不顧病體,發金剛怒吼,區區女子,其凛然之气,其忠誠之心,可見矣。

仕隱君先生評點:未得史傳之法,通篇白話行文。

桃源堂主人點評:未得作史要領,不過白文轉譯而已。藤草遍地,冗長滋曼。雜亂無章,不堪卒讀。

格次:差。


六藝文言012號朱玉德同學文考試卷

六藝文言 012號文考第一:錢謙益論

世之言貳臣者,動曰錢牧齋,竊以為牧齋雖名為貳臣,猶不如庸姦之臣甚也。夫三代以來,帝位頻替,神器屢更,民之所習見習聞也。一旦遇牧齋,非獨相形見絀也。抑且不免作邑犬群吠,少見而多怪。 試觀牧齋之行,舊史所載,不過曰降清而繼而復明而已。

嗚呼,以漢初張子房淮陰侯之大智勇;唐初,宇文仁人、魏玄成之賢德;宋初之楊業、錢希聖之豪英,亦不能挽狂瀾,逆潮流,況牧齋一書生乎。然舉世之人每於留侯淮陰等則恕其叛國,稱其明達。之於牧齋痛詆而詬病之,何其厚於彼而薄於此耶。且牧齋得賢妻柳君如是,猶有知人之明也。況其陰助復明傾其家資。又有“忍看末運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遲”之志。其意氣猶不失李陵之志,舊臣之度也。不然乾隆何以憎之如此,盡廢其言,廢其書耶。或曰人臣忠義之名決於時君之盛衰,其時君盛,或稱之或否之,時人多遵之。然則其可乎,蓋以人臣之令名赫顯決於其道,其道行,則令名顯。然其道在忠其君,愛其民。觀牧齋其志其行,而令名不稱,誠可嘆也。所謂騏驥當前,而萬馬失勢;莫邪出匣而群鋼立柔,物固有相形見絀者,況於人哉。有明國歿,降清之臣多矣,世人何以獨詬病牧齋而忽眾臣哉,是其眾臣才庸而性奸也。或曰:其時風,競尚功利,徭役頻興,賦稅暴斂,百姓苦倒懸久矣,民心失,天道易,牧齋察此,豈能不進退維谷。

嗚呼,牧齋之生乎此時,是其不幸也,其得遇滿清之主,尤其不幸之不幸也。獨怪世之論者,不察時勢,不審人情。動曰貳臣偽儒,似未有甚於此者。彼姦偽如嚴嵩魏忠賢馬士英之流,結黨謀私,殺戮荼毒,殃民禍國,將目為何如人乎。吾故曰,牧齋雖有貳臣之名,猶不如庸碌姦偽之臣甚也。

仕隱君先生評點:牧翁英名,被毁於士林,豈偶然哉!名之高者,民之所期亦高,是不同於時之降者。其望民壘之,則必有所守,當其臨難不守,其壘撤矣。縱欲挽救,不可矣!雖然,諸生强為之辯,亦有理據,然起筆繁贅,論證空疏,比較不具實,卒不能服。惜哉!且偶有事瑕,如留侯之叛國,時有贅語,若維谷數語。

桃源堂主人點評:余讀錢牧齋之書多年,頗知其事跡。牧翁詩文并擅,為晚明文壇之巨擘也。惜乎晚歲失節,名列《貳臣傳》,遺作悉被禁毀,遂為後世所譏。近代陳寅恪先生作《柳如是別傳》,為力其辯,影響甚巨。牧齋之名,遂稍見平反,不復為人人盡目為漢奸國賊也。是作也,能以恕道立論,旁征博引,有理有據,立意可稱。佈局工穩,氣象渾沉。用詞得體,語言流暢。文末結語與開篇之論交相輝映,構思見妙。惜乎篇幅稍見冗長,似可再做刪削潤色也。

格次:良

六藝文言012號文考第二:張居正論

賢矣哉,張公居正也,能矣哉,張公之為相也。為相賢能其君之幸,兆民之福,君民所以共望,其任亦重矣。

昔張居正之為相,進經解而聖學修明;改舊制,行新法,而太倉粟可供十年之支,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嚴考成,雖在萬里,朝下夕行,吏風肅然。措意邊防,綢繆牖戶,而中夏奠安,天下至治,盛世為開。瘁勞而终,斯其貞觀之房杜,元佑之司馬乎。大丈夫皎然與日月爭光,磊磊落落,但得立身行道,至於身後,任其評說,何可慮耶。

然丈夫如是,世亦有毀之擅權柄而專斷者。夫其曲彌高和者必寡,草莽燕雀焉知鴻鵠之高翔哉。譬之赤壁鏖兵,假吳主依眾臣之計,江東二喬恐深鎖銅雀台矣。淝水之戰東晉若納群臣之策,只恐半壁難保。如此,若臨於大事,決策大議,能保天下如泰山之安者,其權不得專,可乎。張公之為相可謂之賢能矣。及至瘁勞而死,神宗令抄其家,流其妻,放其子,幾鞭其屍者,是主上之寡恩矣哉。

仕隱君先生評點:居正之功,世所知也,其被摧裂,眾所不明矣。宜深辯之,非“寡恩”所能概也。起承落俗,辯析不力,泛泛而論,不具其實。

桃源堂主人點評:立意甚好,全篇大體不差,未見有所發明。然主題為論張氏,而論據忽用三國兩晉之事,不解何故,似未為妥。文末但責神宗以“寡恩”,未見公允,足見作者於當時勢未加深考也。

格次:中

六藝文言012號文考第三:儉論

儉者,約也,人之美德,修身之良方,前賢國家成就之所由也。囊者夫子有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其稱弟子顏淵曰:“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聖賢之行,豈有違於儉乎。古之禹王有四海之富,猶惡衣服,芴飲食,卑宮室。漢隋二文帝,皆以倡樸簡富富其國。是故,儉施於國則國富,施於家則家殷,儉施於身則身修。先王聖賢猶且如此,況吾儕乎。然今之人多困於四端,曰衣,曰食,曰住,曰行。衣則必求華,食必求旨:住則求壯麗,車求名貴。此雖人情之常,然則奢矣。此敗亡之耑也,古之君子多志不在此,是為論。

仕隱君先生評點:行文雅正,簡潔精練。敘聖賢而克於己,鑒於往而資於今。

桃源堂主人點評:構思精嚴,論述缜密。征引適當,文風渾厚。篇幅精悍,深合古法。所欠者惟詞彙貧乏,文采稍遜。此是讀書不足、積累不足之故也。宜多讀書。勉之。

格次:優。

六藝文言012號文考第四:遊京口北固山記

北固山之鬱然而蔥,其臨江流也浩浩,其樓高而形勝,古今冠絕,梁武帝譽之為“天下第一江山”也。

入山門,循階而上,間多古蹟遺址,多依稀可識。途經一寺,名“甘露”云者,乃蜀主昭烈皇帝娶親處也,碧樹紅纓,英雄美人,恍然佳期如昨。遵小徑而左,仰之,有高臺峨峨,卓立雲表者,斯是京口壯觀,辛稼軒所登臨而北望神州處也。緣階除而高,胸臆蕩蕩。憑欄四望,江聲岳色。吳關雄出,與滄海相屬。北望長洲紆曲,平山堂歷歷,歐陽仙翁手植細柳,今尚在否。

又東數百步,有亭曰“沈江”者,人云是孫尚香沈水處也。嗚呼,今之重其義而輕其身者,實為罕有。彼之女子,何其義且烈耶。予不禁慨然有嘆焉。亭之南,有突墳而高者,乃故三國橫江將軍魯肅及太史慈之墓也,其生為同僚,亼力掃蕩江東,及其死,而又冢柏也相連理,枕山藉江,盡占名勝如此,可謂得其所矣。噫,北固之勝也,其眇也如許,而豪傑輻輳,嘉善之行頻仍,進享“天下第一”之美譽,其意予彷彿得之矣。辛稼軒登臨北望之意,予亦得之矣。

予縱目江上,望煙波浩淼,洪波東去,即而歸。九月三日朱玉德記。

仕隱君先生評點:京口北固,江東古蹟,名賢薈萃,可敘者眾。依山而登高,移步而摹景,五列而不覺多,或直敘出之,或議論出之,或近而至遠,或小以及大,各異其法。雖然,起筆平庸,無抓睛之力,偶有字澀,宜避之。

桃源堂主人點評:登臨攬勝,感發壯懷,書以文字,垂示後世,此古人之所常為也。觀乎此作,已初得前賢家國情懷也。開篇以壯麗江山示人,背景宏深。又以足跡所近,目力所及,穿插以示其所見聞。描寫細膩,又能夾敘夾議,一景一歎,頗具意趣。此等筆法,已粗得徐宏祖遊記之真味矣。然其語言淺稚,詞彙有限,造句生澀,文末收束不力,此其弊也。縱觀全篇,差強人意焉。

格次:良

六藝文言012號文考第五:《浮雲居志》

壬午之秋,予負笈於杭,以“浮雲”自名書齋。時有友問予,齋以“浮雲”名,其義若何。對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乃夫子之志也。昔陸放翁自名“老學庵”,以師曠之:“老而學,如秉燭夜行”,以自勵也。張溥自命其齋云:“七录”,以明志。唐寅以:“夢墨”名其齋,以寄其情也。是故,予以夫子之志名吾居,法古人耳。聞者頤解。

星移斗轉,與斯居相伴十有七年矣。初,是齋書寡而友多,或結數友嘯傲其中;或伴數友謔浪於山崖水涘,字畫書坊,多疏與是居。其後數經輾轉,友朋飄零。而主人鬢髮日見白,齋中藏書日益豐。是居斗而大,足供容膝。予四時多徜徉於斯,或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觀千古興替,味一身榮辱;或面窗以對,聽風雨蕭蕭,覩庭柯枯榮,歲月徐馳;朝夕不出,風雨於斯,悲喜於斯。予意古之學人視書齋之重者,亦或與予同焉。故為之志。九月四日朱玉德記。

仕隱君先生評點:斯文絕没,雅言不再,久不聞識書齋者也。非無積書矣,乃無積人也。積於古者,必仿古而賜名。名者,實之寄也。凡人事萬物,正名為先。其原由始終,則識之以文。或存其事,或勵其人,何其盛哉!茲有書房之設,鮮有雅當之名,而為之說者,更少有矣。諸生雅於學書,復精益於文章,可謂積於古者。雖然,首段羅列,大頭失衡,以志名篇,體未辯也。

桃源堂主人點評:以“浮雲”名其居,可見疏淡情懷,境界超然矣。又能引古賢軼事以釋之,立意深遠。有此清雅超絕之氣,文品自貴。文辭優美,大有可觀也。

格次:良


六藝文言023號王日新同學文考試卷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一:霍光論

詩云: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蓋言周公輔成王於危時。而曆代輔政之臣,多以效周公為榮。

余讀《霍光傳》,武帝賜光周公負成王朝諸侯畫,辅政三朝,治国有方,不辱使命,感其受託孤之義。後曉其身故未幾,即滿門抄斬,獨享衷榮,初不解,而细思之,光之失,在於狠戾專權也。光執政未幾即責莽鴆殺其子,狠戾初露。至於燕王誣光謀逆,昭帝曰:將軍為非,不須校尉。其專權可見一斑。而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其狠戾更據。威震海內,其芒已超君上,可不危乎?子路之惠民飲食,而夫子使子貢復之,曰:是汝不明君之惠,見汝之德義也,速已則可矣,否則爾之受罪不久矣。光未明此理也。之後廢昌邑王,其二百舊臣盡殺,余歎息如此用暴。因黨親遍布朝庭,光歸政,宣帝不受,亦在情理之中。向使全力還政於君,告老以示誠,散其黨親,或不累其後。

周公輔成王,吐哺待士,為君上求才,非為已獨政。封微子於宋,以奉殷祀,又何其仁也。人或譖之,即奔楚以避嫌,何其智也。故鲁起周公至顷公,凡三十四世。

夫聖人居高處上,以仁義為巢,乘危履傾,以聖賢為杖,故高而不墜,危而不僕。若夫以刑罰為巢,以黨親為杖。縱享一世之榮,豈不危及後乎?

仕隱君先生評點:阿衡、周公、霍光、諸葛皆托孤扶幼主者,而身不榮於後者,惟光為慘,其親死族滅,堪為後世戒。馬遷以為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光之狠戾,君不悦,臣有畏也。有能以自專,無德以蓄後,光之謂也。本文結構嚴謹,立意雅正,以周公諷光,足為為政者戒,起結厚純,有廟堂金聲。稍有瑕,若曆、曆之誤,然不掩其瑜。

桃源堂主人點評:引《詩》破题,發端純正。以下據史而談,條理清晰。而其說解多沿前人舊說而已,未見深刻。文風稍顯繁複,“狠戾”一詞屢見,不妥。“危而不僕”有誤,“僕”當作“仆”。文末收束有力,風格高古。

格次:良。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二:李鴻章論

  大凡重臣,世人蓋以忠奸論斷。忠者言孔明、岳飛;奸者言秦檜、嚴嵩。忠者精忠報國,鞠躬尽瘁;奸者賣國求榮、結黨營私。

  李鴻章者,世人稱其訂喪權條約,是為賣國賊,乃奸臣。予曰不然,李若卒於日戰前,或不致有此論。起淮军、息平捻,荷負重任,可謂鞠躬盡瘁。築砲臺、辦水師,以強軍;開煤礦、設鐵路,以利國;凡所營造,開歷代先河。以七旬高齡,內則受重遣於朝庭,外則任支持於殘局。挺以任議和之事,為凶客重創,猶言論自若。彼之中俄密約,或視之與秦檜之事金,蓋其論過酷。蓋此舉,乃利害得失之取舍也。

  諸葛武侯,深睹未萌,受遺托孤。誠有匡佐之才,然處孤絕之地,匡複漢業,鞠躬盡力。李之犬馬戀主之誠,或亦仿佛之。其處於內者,權不若孔明,勢危於漢蜀,上掣其肘,疆吏自守;於外者,諸國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搆煽。李之所處,實惟千年未有變局。

李懷之才,可稱可用,李之結局,可歎可憐。而其好以利祿驅眾,緩急莫待,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仕隱君先生評點:大廈將傾,独木難支,中堂辦洋務,建海軍,不數年,即亞洲之最,此彼之作為也。以弱國之身,周旋於强夷,敗中減損,使夷之雄傑未敢視中朝無人,此彼之才勇也;以中國之人,側韃虜之朝,成夷夏之同,歷季世而不易,此彼之純忠矣。然世論紛紛,史筆昭昭,孰不懼哉。此文立論持正,析其困難,彰其堅韌,以孔明佐論,賓主相形,可謂宏重。然語辭粗疏,竊用史論,無乃不可乎?

桃源堂主人點評:李氏為清季重臣,畢生為朝廷奔走效力,殺伐綏靖,累有殊勛。晚歲當國,獨撐危局。自甲午以後,清廷雖累遭奇變竟能危而不亡者,李氏有力焉。及其卒後,數十年身負罵名,深可歎息。自古翻案文章難做,何耶?前有定論,物議洶洶,一難也。史料雜蕪,或又以立場有歧以致相互牴牾,遂致忠奸難辨。二難也。是作能察乎幽微,為李氏抱屈而鳴,主旨可稱,議論亦足稱道也。其能點出李氏生平大節及不易之處,又以諸葛丞相比之,是其可嘉處。然其學力不足,運筆柔弱。開篇之論淺稚,點題不力。文末議論稍顯空泛,未見精當。總考全篇,宜從寬而勸勉之也。

格次:中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三:智 論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亡也。仁義禮智信,人之五常,五常能顯,合於天也。聖人所以通天意,理人倫而明至道也。道興於仁,立於禮,理於義,定於信,成於智。智者,知也,明是非也;獨見前聞,不惑於事,見微知著也。作禮樂,制刑法,教此民爾使之有向,非聖智者莫之能也。聖人不惑,故能參贊天地,化育萬物,處众通達,處事無礙。

昔者孔子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謂孔子曰:苟毋適衛,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孔子遂適衛以救。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夫子之心,契於仁義,合於禮信,似不信而真智也。

或曰:智與詐何異?曰:智者真,詐者偽,智者善利人,詐者善利已。故聖人善用智,小人善用詐。商鞅伐魏,邀與魏公子卬歡,許以樂飲而罷兵,而襲虜之,此巧詐之術,雖得一時之利,而失信於天下後世。與聖賢之心相左,縱機強陸賈隋何,有何益也。

三字經云:人不學,不知義。人之無智,是為不知也,所知有誤,則行之也誤,庸人善學,亦能達於上智;敏而不善學,終必自悟其材。子曰:好學近乎智。聖與智戚矣乎?

仕隱君先生評點:承題不密,緒多而紊,則紕漏生也。然智以聖連,别於小人之詐,此心裁别出矣。述蒲事,色增而論證。

桃源堂主人點評:破題不佳,佈局構思不見工。立論尚端正,行文有體。《三字經》之辭淺稚,村塾童子之書,其名不宜登於大雅,直用其文辭可也。篇幅亦稍見長。

格次:中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四:南廬屋遊記

石城琴江,有古居,名南廬屋,又曰黃氏屋。建於乾隆年間,歷二百餘載巍然屹立。近年破損,得政府修繕,而復原,尋根者常驅之。

丙申暮春,與友人詣南廬屋。遠視之,北倚通天寨,側繞青山,前映月池,風水嘉地也。外墻青灰,雉堞凸凸,與四合院落相異。正中大門,左右各兩小門,墻開窗牖,或方或圓。從小門而入,巷道頗深,地鋪青磚,上多綠苔。所建房舍,間間相通,廊廊相連,回環曲折,縈繞無盡。室多而不雜,巷繁而不亂。友人曰:計九十九間半,取“滿則溢”意也。

行至內處,但覺身清體涼。遇一石臼,予捣之,忖舊日豐收之忭;逢一花驕,予乘之,感往昔婚禮之喜。後廳有黃氏老者十餘人居之,器用簡約,而怡然自得。問少者何處,曰:徙新居,以圖便利。正中廳堂,可設百桌,蓋同慶共議之處。后廳設一供桌,上懸匾額,書曰“澤及琴江”。上下聯曰:堂宇重新孚眾望,遠公再次展笑顏。向日,此族必是門楣光耀,老有所養,幼有所長,上下相親也。

易曰:正家而天下定矣。故國家之興,系於家道之興。古居所存者,如喬家,葉家;古訓所遺者,如顏氏、朱氏,人所知之。今以巨資復者,不可羅列;重刊付梓者,不可計數。然列文物保之易,求家道復者艱;觀於形者眾,效於風者寡。幸近年,頎見上下崇家祭、續家譜、倡鄉賢,記鄉愁,期家道之興不遠矣。

丙申三月,平舒王某記。

仕隱君先生點評:敘述清麗,內外有條,如親臨焉。遊古居,而啟家道,堪為今者鑒,發作攸宜,整偶對比,格外增色。惜乎分段過多,稍有贅語,偶有别扭。

桃源堂主人點評:遊記之作,當以經史為綱,以攬勝為目,復以文末發論,收束點題議論點題,藉以闡發千秋大義也。故遊記貴在精悍,無需每事皆記,每景必書。所見所聞,必是有所取捨也。此篇立意上佳,惜乎未得要領。遇事必記,見景必書。事無巨細,皆紛雜羅列。看似團花錦簇,其實暗淡無文也。篇末引《易》之言以論家道之復興,稍有意味,然與前文所述精緻並無直接聯繫,扣題不密。本可成為上佳之作,今且淪落為庸下也。惜哉。

格次:良


說明:本文仕隱君先生評格優等,桃源先生評格中等。慮及立意高遠,語言通暢,雖有繁記之弊,慮及初學遊記,實屬難得,酌之格良。

六藝文言023號學員文考五:家道論

為人祖者,莫不思利於後,期家道蕃昌。而家道蕃昌者,必有教化。家之教化在於正家風,承家訓,興家學也。家風正,則子弟贤厚,家業可紹也;家訓承,則子弟不僭,族譽可續也;家學興,則子弟習經,修治可成也。故昔日家道盛者,雖數代共居,亦上和下睦,且代出賢才,為后世所崇也。

顏氏之推,感家風和敬之要,竭力教化子孫,而著《顏氏家訓》。適家貧,仍教子曰:若務先王之道,紹家世之業,藜羹緼褐,吾自欲之。其後世子孫,稟忠孝之教,於內家門整肅,其樂融融;於外敦親睦鄰,鄉土情重。治世做良臣,亂世傳大道。其孫師古少承家業,考訂五經,累遷弘文館學士;七世孫真卿,書法大家,封魯郡公。觀顏氏一族,述祖上之志,演聖賢之道,家道可謂興矣。

今者大家廢,小家立。然夫婦離心不鲜,父子參商為常,致世擾俗亂。而遺於後者,不過營生耳,華屋跨坊曲,車辆充庫倉,以為子孫享之不盡也。不知數十載所積,子孫時歲之間可散之。不教子弟之賢,空留貨財,只增其過耳。

易曰: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故為人父母者,效於先賢,正其家風,習其家訓,學於經史,則家道庶幾復興焉。蔚宗曰:明德既升,家祚以興。此之謂也。

仕隱君先生評點:家道淪衰,族倫淩夷,其來自矣。古詩書禮儀之家,饗祀蔭後之族,良有以矣。本文持論雅正,鑒往資今,引經據典,大有俾於時矣。惜乎,起勢過早,折宕不力,行文平淡。

桃源堂主人點評:立論深刻,高屋建瓴。“大家廢,小家立”一句以下諸句,下筆如刀,切中時弊,讀來不勝慨歎。文末引《易》以論居家大義,收束有力。

格次:良


在讀學子初級班:初級班,大約35-40篇文言、詩詞訓練量,原則上每周一篇文言與詩詞習作。通過先生有系統地次第授課,及評改、評點進行,並布置相關的閱讀、記誦、小學等任務來支撑寫作培訓。本培訓非簡單的寫作技能培訓,定位為指導私塾學子及體制學生綜合學習、激情蓄志、養德修身、接聖近賢,從而激發、激勵讀經學子及體制學生持續勤奮學習、提升相關成績。具體課程在本書院文言教學實踐基礎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依據本期初級班學生情況,同進結合本書院科舉與成人文言考核選拔體系,合理規劃和制定。通過初級班培訓同學,當具備初步的文言與詩詞寫作技能,掌握主要文體及詩詞類型的寫法,具備自主讀書寫作興趣,領會詩言志、文以載道、文以養德、文以促學、文以統識,具備初步的儒家君子人格。

束脩:6800元/期。學習時長:9個月。

成人古文師資預科班

1、課程規劃:領略文言的魅力,懂得從學文的角度鑒賞美文,掌握初步的文言語言、章法(起承轉合)技巧,懂得文章的基本風格,掌握詩詞平仄押韻的基本規律,能初步寫詩作文,初步具備為文的興趣與信心,並通過測試獲得六藝文言小學(初級)班入學資格,以進入文舉系統取得古文文士學位。培訓大綱見後。

2、招生對象:18歲-60歲成年人,男女不限。側重於私塾、學堂、書院堂主老師、家長,中小學語文、歷史老師,人文類專業大學生,企事業政府部門志趣人士、六藝文言體制學生宣導師。要求:有學文的初步興趣,能基本保證每周一次習作。本次開放學位僅30名,高度緊張,從速報名,額滿為止。基礎較好,經考察,可以直接報小學(初級)班。

3、學費:1980元。學習時長:3個月。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