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藝文言網絡學院招募“體制文言復興宣導師”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

面向全國招募“體制文言復興宣導師”

物極必反,事至則還,在中國長達三千年的雅言教育與傳承系統,在歷經百年的絕没後,終於迎來了歷史的復興!當今社會,文化衰敗,道德淪落,家庭分崩離析,社會貪腐墮落,都可以歸結到文言教育系統的喪失。正是因為,清末取消了以文取士的教育制度,後面的政府又没有恢復繼承,導致文言文在教育中的長期缺失,讓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成為了社會主要語言,而白話文的淺薄、低俗、鄙陋,不具有文采性、教化性、感染性、共鳴性和長期流傳性,文言要深入吸收經史子集,然後輸出經史子集,而白話文,隨意隨性,吸收不多,輸出容易。就像硬筆與毛筆書法,硬筆易學可多數人在學會寫字後,就寫不好字了,毛筆難學可是能長期寫好字,保持一生。體現在我們祖國的花朵——中小學生身上是什麼現狀呢?從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寫作文,到高中畢業,乃至大學,没有幾個真正喜歡上讀書、作文的,即便那些學生時代的文學小青年,也多泯然眾人矣。我們的語文教育,没有教化人,也没有把孩子們引導到國學、傳統文化中去。我們每個家庭、每個孩子都在承受着這樣的教育失敗,但又没有辦法去改變。而且,很多孩子因為語文這一塊的嚴重不足,導致其心性、品行、行為規範方面的嚴重淪落。說實話,現在,最令人擔憂的就是中學生群體,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


没有教化,只有作業;

没有舒張,只有壓力;

没有性情,只有分數。

於是“王者榮耀”輕而易舉地征服了中學生,每個班上,都有一半甚至以上的學生,逐步退步淪落,甚至成為熊孩子。而這一切,又深深影響了他們以後在社會上的為人處事、事業進展及家庭穩定。今之亂象,其來自矣!歸根結底,就在於我們的現行教育制度中文言文寫作的可怕的全國性缺失。抓住了文言文這個根本點,即便是現行的應試教育,在文言文的帶動下,也會取得相當的成效。因為,文言文必會在內在改變了孩子,當其讀書作文成為習慣,他們的自信、勤奮、成就感就起來了,家長、老師、同學、社會的認同就來了,而這些內在的東西,是一貫的,必會改善和提升其它科目的學習進步。

我們六藝文言毅然舉起文言復興的時代旗幟,承擔起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現決定向體制學校大力推廣文言,開天下風氣之先,開七十年絕没之先,在體制文言師資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我們通過網絡文言培訓系統,為體制學生提供便捷、有效、持久的文言培訓,以文促學,以文統學,以帶動體制學文風氣,以學文帶動綜合素質整體提升,提高學習成績,以此為突破口,改進體制教學。

茲事體大,刻不容緩。我們六藝文言全體師生團隊,在此向全社會有識之士,有識家長,鄭重公開倡議,為了我們的孩子,為了我們國家的未來,存亡繼絕,讓更多的孩子們學文言寫文言吧,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大家行動起來,復興文言,拯救中國傳統文化,讓傳統文化復興、民族復興來得更快、更深入、更結實一些吧!

為此,我們擬組建體制宣導推廣團隊,要求,體制學校老師、家長,孩子在上體制學校,且10-15歲。有遠見,有意願的可以同我們聯系,了解詳細規劃、方案。原則上,一個市級區域推廣人員不得超過五人,並設立一位負責人,並視推廣情況設立省級負責人。本體系,將提供全方位宣導推廣培訓,並享有自己孩子優惠入學本體系“體制學生培訓系統”的權益,並按相關激勵政策獲得報酬。

聯系人:黄老師 13710029163(微信)




附:六藝文言一位年過六旬的學員《述志文》

六藝文言038號學員趙大悟

無詩書無以言華夏,無聖學無以言中國。而非文言,何以論詩書,至聖學?興文言關乎天下,匹夫之賤有其責焉。

余幼時,聞亭林語,雖不甚明了,然心有慼焉,及長,常以此自勵。後學物理,從業軍工,鑄利器以製夷,期雪百年器不如人之耻。前沙場大閱,威威焉,振振焉,國人奮,夷狄懼,遂夙願矣。然改革開放以降,貪腐日盛,澆薄漸濃,逐利忘義,毁家敗業者,不絕如縷。余所能爲者惟潔身自好,去奸佞而已矣。

今告老鄉里,居於巖穴,然匹夫之責終不能釋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闢地千里,胡人來附。後有鮮卑女真,蒙元滿清,雖以武勝,然終以文言,歸附華夏,此斯文教化之功也。鴉片戰爭一敗於英倫,甲午再敗於倭寇,自林文忠則徐、魏良圖源,歷李文忠鴻章、張文襄之洞,辦洋務,崇西技,迄至維新變法,卒敗亡而無所救。六子隕首,康梁奔走。及至五四,泰西之學,夷狄之教乃大行於中國,孔學蒙難,雅言衰絕,中學不在,中體不支。渾渾百載至于今,吾華夏雖亦當世强國,然文脈斷絕,禮崩樂壞,聖學無以爲繼。國之大事,唯祀與戎。不以文言,何以尊德性道問學,以復先王前賢治世之盛乎?雖祀而鬼神不聽,先聖不饗,鬼神不聽先聖不饗,而欲興隆,不可矣。余雖處垂垂之際,然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願與同儕並進焉。自從師學文,爲文十篇,自知稚嫩拙劣,惟願以此跬步,以致遠焉。先生復興文言,籠絡多士,時哉!時哉!子夏曰“博學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以爲自勉。


附在讀學子部分習作


大齡在讀學子習作

習作十六:七絕二首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六:七絕二首

秋思二首

其一

夾岸楓林紅似火,

一江碧水疊千層。

登舟回望琴依舊,

一曲瀟湘雲水升。

其二

簾外風蕭寒半窗,

燭光數點影成雙。

偶翻青史殘留頁,

司馬青衫濕九江。

習作十五:煥乎,其有文章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五:煥乎,其有文章

古之善為道者,其事也暲,其成也顯。自三皇五帝,迄文武周孔,各述其職,各化其民。或作或述,或行於一邦,或化於蠻陌,或耀於一世,或澤被萬世。而堯之為功亦大矣。

書云: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时天下未平,尧繼位,修廢官,任四嶽,明法度,正星曆,作禮制,同度量於東方君長。於是有咸池之樂,如雲之望。傳曰:百姓昭明,合和万国。此帝堯之謂也。是以聖人稱其煥也。

三皇五帝之時,中國蒙昧,知化未開,洪水猛獸,民多憂懼,聖王代天行權,治理萬民,解化諸難。而以文章著者,始乎堯。夫制度規模,非文不章,然後可循而久也。觀馬遷之紀,其言也詳,然書缺有間,孔子之於馬遷,見聞固多矣。是以《論語》有堯曰之章,而《尚書》独載堯事。其於上古,創作之勞多矣。

至於其禪舜之制,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雖然,舜後不行,而今日之即位,實有同焉。察其能,任其政,試其事,然後,授以大位。肇乎上古,卒大行於當代,此孔子不見,馬遷不聞者也。誠其煥矣。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7歲)習作十五:煥乎,其有文章

成德之王,代不乏矣。然堯之為君,實煥乎其間者。夫上古之世,萬事不備,文字不多,度量未一,曆法不准,禮樂未制,而民人蒙昧,又遭水患者之灾,無有克治者。堯憂天下,法天則地,選賢與能,因時制作,自黄帝以來,未所見矣,其遺舜,舜遺禹,至於商周,猶見其規模。夫政教風俗,創制者難,承之易,守之者又難矣。堯之制,至周而後大革,幾千年也,周之制,至秦漢而大革,又千年也,秦漢之制,制隋唐而後大革,又千年也。蓋制作之事,非庸君所能為也。必有開辟之勇,遠見之識,而後承之千年而不廢。黄帝已矣,惟堯繼之,而後大作。此聖人之稱於堯者也,而後惟文武周公當之。是春秋之前,承之者多,創制者鮮矣。聖人信而好古,述而不作,蓋由此也。

然世鮮知聖人之意者,史闕久矣,非聖人,堯不能傳也。故論語独章堯曰,馬遷因之,而作本紀,以美堯。文章者,其制作能成以文之謂也。聖人有所見,故稱之。

習作十四:有朋自遠方來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四:有朋自遠方來

夫學者以徵聖宗經为始,治平天下為終。學無止,習無境,故道不窮。 欲以施仁政、省刑罰、轻徭薄赋以利民者有之;興文言,復禮乐,立教授徒化民以利天下者有之;興文整武,近信於與國,遠威於敵國,動之以天下者有之。其存志遠者其來亦遠,其學高者其來人也高。洵世間之理也。是故,西伯適渭濱,太公八旬,諸葛居隆中,皇叔三顧,子厚謫柳,千里學士負笈,二程居洛,天下道學有宗。君子患無學,不患無朋。

然物事之常,始易終難,為一時之好,難為久遠之樂。以學相尚者,學淺而情疏,以行相效者,行虧而義絕。又久處則厭,久交則狎。泯患而患生,朋來則朋去。孫濱之報龐涓,中散之絕巨源,又比比皆是也。故學必以修身立德,非根於聖人不能也,行必以蒼生元元,非存廟堂之志不能也。縱人不知,己持之恒之,德行染之,功業愧之,以己知不慍,解人之所不知,縱絕一時,亦必遺交誼於後也。包胥之誓伍員,孔明之吊公謹是也。

君子同學,巍巍乎如群山之聳,悠悠然若日月之逐,路殊而道同。悦其悦矣。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7歲)習作十四:有朋自遠方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君子疾小人,小人遠君子。小人之道,君子耻之,君子之道,小人昧之。惺惺相惜,君子以知己是求,仁義為之准也。彼此為用,小人以逢迎為事,功利為之的也。是故,君子為學,成己以來人,小人為學,損己以遠人。君子之朋,心誠義至矣,小人之朋,心偽利至矣。雖然,不學則無以致道,學而不進,進而不恒,則無以致君子,學,君子之坦途也,若芳引遠蜂,海納百川,何愁朋之不遠來乎?是故,良朋,學之驗也,樂之途也,吾輩勉之!

讀經學子習作十三:本立而道生(一節)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三:本立而道生(一節)

觀乎草木,爰汲於根,察乎鄉鄰,載興人倫。良友可去,倫不可無。夫萬物草木知其根之所養,而人亦否乎?故孟子云:“人倫明於上,小民親於下。”倫者,家國之本也。

夫天生蒸民以仁義授之曰性,以孝悌用之曰行。性乃受於天,而所生之物皆各得夫天地之心以為心,故生而仁,仁而義。行以及物之用,性乃成行之基。凡仁者不以榮華富貴為耀,而在明正其心;不以雄霸天下為業,常以尊親為愛。不驕諂以趨勢,不冒犯而悖逆,獨晏晏順德以人倫為務,此守本者也。

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矣。”孝弟之用,自明之始,然天下蒙昧也久矣,或上者無德 ,仁者憂之,或父兄乏術,暗於子教,以歧途導之,而期之中正,不可也。甚者,違心迫之,急功拔之,至於摧折,又不可勝數也。天下如舜者罕也,雖然,人皆有仁善之性,循循而誘之,則亦有孝悌之行。

浩浩宇土,悠悠史翰。家以子立,族以家成,國以族興。聖者先天下而憂,契立人倫,殷基以奠,其友於兄弟,施於友政,蓋能久矣。順乎親有道,則家宜國寧道至明也。知而不養,養而不敬,雖曰孝義,吾不信矣。諸家訓族規,以崇孝敦倫為要,是謂得之。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7歲)習作十三: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敬順父母,恭友兄長,室家邦國之根本也。人無孝弟,則犯上隨之,長上不尊,內不能束,必逞之於外,是以亂作。石厚誅滅,玄武之變,誠為誡也。

道者,導也,行所至也。無空言之道,無玄玄之道,必可見於日用,驗於履跡者也。夫人之行,造端乎夫婦,立足於室家。大學云,家齊而後國治,謂齊家乃治國之基也。父子如君臣,兄弟如友朋,夫婦如同僚,如其政,如其教,如其處。故家若邦焉,大體皆備也。故家之有祭,若國之有祀,家之有法,若國之有律,家之有訓,若國之有誥。先王制作,小而大,聖賢因之而教化,則家寧國安也。

而孝悌者,寧家之本也。敬順之道立,行之則敬順,施於人則人悦,施於事則事成。何有犯上作亂者乎?

六藝文言007號讀經學子陳玉潔同學(12歲)習作十三:本立而道生

本者,根也,草木無根則萎,人而無本則妄,國而無本則危。人之本在乎修身立德,國之本在乎政教風俗,皆繫於教化也。固修身立德,教化之本也,仁義忠信,修立之要也。然非內達而不能至於外,是以聖以孝悌鑄修立之本,以親恩深情重也。父母鞠育,兄弟手足,世間人情,莫之能過。愛敬其親,然後可及於人,不然,悖也。孝悌行,則親愛,舉而措之天下之民,則無不愛也。凡是,若商臣弑父,恒公弑兄,吴起殺妻,孰信之乎?道不遠人,不過尋常日用之間耳。以其德立,以其事成,以其留名於後,孰不謂有道?是故立人之本,在孝與悌,如此而已矣。

讀經學子習作十二:君子不器(一節)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同學(14歲)習作十二:君子不器

器者,所以給日用也,或瓶或罐,或簪或钗,或碗或钵,或足一或兼三,至者不過十。

人亦如之,或士或農或工或商,兼而為父母子女兄弟君臣友朋。器不能易其屬,人亦不能易其類。其所不能,故承不能之蔽。故為瓶罐者,女仕遠之,為農工者,士夫遠之。若乎父母不情子女,人臣不體國君,以我固之私,絕友朋之交,則比比而皆是也。

故聖人教君子以不器,易之以不能,則不固執一端,而能多兼,多兼則易位而思,變身而作,則物我同一,人彼諧調,上下中和。聖人之慮至矣,雖難以至,誠能導乎君子,亦善矣。近世西風日漸,人莫不戚戚於貧賤,莫不汲汲於富貴,倫常盡棄,唯利是竞。君子之風漸遠。較之春秋戰代,過之甚矣。夫取法乎上而得乎中,苟能踵聖人之跡,齊聖人之慮,孰不謂仁乎?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二:君子不器(一節)

君子不器

宇宙浩淼,品類繁滋。或日月星宿,或山川河海,或鳥獸蟲魚,天文地理,人文世事,無所不及,無物不器。然生長消亡,輪回替易,亦器之所適也。樽爵雖堅,豈能摔墜,蒲葦雖韌,何堪刀剪?惟道恒有,道之於器,若人之有腦,軍之有帥,無腦則手腳不靈,血脈不流。無帥則各自為戰,散沙一盤。孔子過蒲稱善,季札觀樂知風,道之禦器也審矣。

夫道存於天,及於地,明乎人,止乎心性,君子格物以致知,正心以誠意,則器雖萬殊,不難禦也。是以聖人以不器之戒,示諸弟子以道之體要,實學者之學。雖然,猶未虛言矣,志而矣。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7歲)習作十二:君子不器(一節)

何為君子也?或曰:尚學者也,或曰:懷禮者也,或言兼兩者也。而吾曰:懷禮尚學且不器者,君子也!

古有三塘,皆有泉湧,亦有流出。其一只此,源流同。其一另有水源,大且盛,其出流小,其一,雖有水源,但小且時斷,且出流大,某年夏秋,天大旱,大且盛者,源斷,漸涸,出流大者,即涸,魚蝦尽死,惟源流同者,恒有釣者。余於是有得, 有源而無流,塘必潰,有源有流,懷禮尚學,持恒不止,而源大流大者,雖盛一時,卒不能保。聖人云:君子不器,惟不器,器無所何,若二塘,或有一時之盛,一端之利,然久之則不能憑。然源流同者,經歷旱澇不枯,君子亦如是,通養其才,恒成其德,則用無不周。

尚學者,通養其才也,懷禮者,恒成其德也,不器者,周其用也。吾雖不敏,亦願遵聖人訓矣。

六藝文言007號讀經學子陳玉潔同學(12歲)習作十二:君子不器

器者,形也,各適其用耳。然各適其用必有所限,是以鍋碗瓢盆不能耕田,耜犁耙耬不能作食。人亦然,是以聖人教君子以不器,不器則其用兼,其行廣,體無不具,用無不周,乃能成德。雖然,人固泥於一方一隅,雖學者亦不免,以其難致,是以求之,以其難求,是以其用大,其成德也厚。故聖人之教,非惟日用,亦到精深矣。

讀經學子習作十一:學而時習之(一節)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同學(14歲)習作十一:學而時習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習者,鳥數飛也,雏鳥數飛而漸能飛,學者力行而漸明道,至於君子,乃至賢聖。大人之學成矣。

曾文正公曰:“唯讀書可以變其氣質。”程子曰:“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故不可不習也。譬如“色難”,飲食起居日用云為,縱至病榻之側,未稱孝也?古之學者為己,為己者,進德修身之謂也。今之學者為人,只為一紙文憑,抑或博取功名富貴,名聞利養,是以學愈多,煩惱愈重,貪嗔癡慢疑五毒俱,因其知而不行故也。故箪食瓢飲,陋巷不改其樂,弦歌不絕,陳蔡不易其志。

中庸言:博學至於篤行,此之謂也。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一:學而時習之(一節)

天下浩蕩,人心靡測,此有所長,彼有所消。厥初生民,天地所貴,其性本善,習而相遠,故聞道有先後,處世有善惡,聖者憫之,述之以經,言之以文。經者,常也,文者,道之所載也。非學不可以明道,非習不可以恒常。惟常者能復性,為善成德,孰能不悅?故二三子,屬之篇首,勉後學焉。

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善被於表,德積於裏。故來遠附邇,聖人有修文德之戒。雖然,山高路遠,性易情變,令名恒持,是不易也。又非時習不能也。其樂者,非惟一時之朋來也,亦己之恒進也。故,悦而樂,知行合一之謂也。

然丈夫行於世,未免不知於人,亦未免不知人。若乎竊語人私,恣論人非,雖七十子之徒亦不能免。至於,受辭於陽貨,媚見於南子,雖聖人亦蒙譏。馬遷之報少卿,其辯也哀,諸葛之表後主,其申也誠。伯牙遇子期,中散絕巨源。是知者罕,不知者眾。若使非我知者,即慍之慢之,離之遠之,縱独立,何有益於君子之事乎?故古人云,求其同,存其異,可謂得其理。知固能樂,不知能不慍,是君子能之。

聖人訓言,發端乎人情,尋覓乎常理,其辭約,其旨遠。大矣哉!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5歲)習作十一:學而時習之(一節)

古者無師自通者寥,何也?未時習故也。以為自得,遂自高而輕人,無從師也。師者,非惟傳道授業解惑也,亦督之以習者也。人莫不有怠,能己克者,多不能久,持之為難,師之在前,監之在側,其言行舉止,師見焉,其有乖舛,師責焉,則其習易改也,改易則學進也。能無悦乎?

學既進,習既改,則德日增,遠人聞,友朋至。若乎,孑身於僻壤,自絕於偏隅,没世而不聞,雖曰德才,吾未之信也。囊者,太公釣渭濱,西伯時至,不嫌其老,孔明居隆中,皇叔三顧,不忌其少。語曰:人有善言,雖千里之外應之。此之謂也。志同而道合,弦動而音知,能不樂乎?

友既至,性近習遠,情異實殊,有知而不盡者,有不知而以為知者,有知而不 能久者,有不知而慢忽者。何以處之?若曰:“彼,吾摯友也,向來知我,奈何一事而起隙,蓋不知我也,彼不知我,焉得為吾友哉!”夫人情多怨恨,利之損益次也,情之榮辱首也。是故誤會失人,辱羞怨人。君子則不然,明察人情,洞明心性,泰然處之,可以知為樂,不以不知為慍。雖然,非正心誠意不能至也,正心誠意,非修身克己者亦不能至也。

嗚呼!學者從師,自道而至於君子,可謂善矣。敢不勉乎?

論 學

古之學者誦四書,諷五經,眠遲早起,借光焚膏,朝夕不輟,冬夏不休。或至塾館,或於家塾,及其事舉業,則遠遊州府,與諸生十年寒窗也。其時,書不多有,故能寶之,或借以抄錄,或積資遠購,甚有私竊者。其師多嚴於督課,凡所教之書,必熟誦至於包本,故學子亦不敢怠慢。日耕月耘,援前修之徑,而學有所成。

古之學者為己,修齊治平至於天下國家也。今則不然,體制科目眾多,學非所學,重於外而忽於內,溺於小而不能得其大,卒碌碌於簷廊而不能有所成。若諸生者,早行至學校,課程繁多,不得其要,惟午晚飲食閑暇,待課畢,已然深夜矣,方才歸寢,翌日亦如是。雖然,若使學有所宗,德有所進,雖勞亦無怨焉。余自小學至於今,近十載矣,六藝經傳未嘗畢一,五常倫理未曾習一,摛翰不能振藻,操觚不能率爾。雖曰進學,無乃不可乎?

然今學生勞而無功,勤而無化,蓋學不宗經之故也。今執政幸得以倍增文言於教材,吾輩得以習之,然其師非明道能文之士,更非學高身正之人,且何以授徒,雖有文言,其效必不能著矣。竊以為,當復聖學之舊,啟讀經學文之風,諸課程,勞而無功者,去之,勤而不化者,削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固本培元,以讀書作文為要,以人文化成為歸,則少作業之勞力,增志懷之舒暢,進於經史,稽諸百代,傍乎賢聖,依乎仁義,蓄情激志,上齊乎天地日月,下達乎山川百物,奔奔然如驂駟縱橫,默默然如牛羊適野,孰不喜而為學?孰怠而趨諸手機?

夫學者多相輕,恃才傲物者有之,無才自高者有之。虛己待人,卑己服人,修己治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而已矣。善學者如鳳凰在林,潛龍在灘,隱隱然而人不識。雖然,其德聞遠近,學風長幼,人人得以感其教,從其學也。 小子不敏,初學雅言,擅論道理,不敢言教,惟以自勉耳!

讀經學子習作十:五絕二首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同學(14歲)習作十:五絕二首

絕句兩首

銀月淩空去,凉風乘夜來。

萱堂長茹苦,深夜亦徘徊。

山水

青山已不青,綠水暗群星。

庠序詩書去,廟堂久立經。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十:五絕二首

求索

江開起巨浪,

疊翠過飛鴻。

腳踏山間霧,

攀援隘路中。

秋日遊古村

青萍雨打頭,

暗渡早来秋。

秀士多閑逸,

跚跚古院游。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5歲)習作十:五絕二首

其一

山間牧馬童,

水畔釣魚翁。

若有夷人犯,

從戎以立功。

其二

古有進賢冠,

今惟素位餐。

才識難尽用,

屈賈寢難安。

六藝文言007號讀經學子陳玉潔同學(12歲)習作十:五絕二首

其一

冬日蕩舟

山青染曲水

岁晚荡輕舟。

野鹭前来戏,

饞魚跟着游

其二

寒翁

寒山初漫雪,

濕徑競西風。

兔餒驚飛鳥,

林深猶見翁。

讀經學子習作九:臨寫《聲律啟蒙》一東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同學(14歲)習作九:臨寫《聲律啟蒙》一東

一段

江對海,夏對冬,綠柳對青松。南濱對北岸,鐵馬對秋風。忠撼嶽,義淩雲,宋瑞對關公。東園雞唱曉,北漠域馬從戎。幾點花紅妝柳岸,千秋浩氣塞蒼穹。兩袖清風,海島東坡之德,一人烈義,揚州可法之忠。

二段

升對落,柏對楓,皓月對長空。青山對綠水,遊子對樵翁。秦儀達,孔孟窮,利士對仁公。湖邊觀芰女,堂内讀書童。漢帝約三存敵國,陳王言一起豪雄。孔子聞韶,三月不知肉味,伯夷讓位,千秋傳為佳風。

三段

車對馬,霰對虹,懶漢對勤童。窮經對畢史,皓首對盲瞳。水漫漫,雨匆匆,夾雪對臨風。三皇皆揖讓,五霸各稱雄。李廣未封良有故,馮唐雖老不求功。岳忠遺書,世久難能稱武略,秦奸創體,時長竟可為文功。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同學(17歲)習作九:臨寫《聲律啟蒙》一東

一段

烟對雨,霧對風;暮照對江楓。遊鱗對走獸,白虎對青龍。三尺界,九曲泓;茂嶺對蒼穹。仁山耕佃戶,智海釣漁翁。白練紛紛松竹茂,虹橋隱隱日星濛。一嶺紅雲,爛漫炊煙古渡,半江綠水,流連滿月長空。

二段

本對末,始對終;薄義對誠衷。兵書對陣法,漫野對深宮。桃花澗,泗水濱;塞外對關中。

吳山歸皎月,蜀道盼清風。烈士鬢霜凝古柏,少年英發御飛鴻。才氣方殷,願為淩煙學士。驕奢即滿,何堪一世梟雄。

三段

奢對儉,寡對豐;漠雪對津風。星輝對月影,牧子對溪翁。天湛湛,日融融;絜矩對中通。

回哉能克敏,賜也及思聰。八度雁門觀戰跡,三留湖畔沐春風。質子將行,隔岸桑中歌伊蔚。硝煙既沒,沿溪柳絮繫雲驄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5歲)習作九:臨寫《聲律啟蒙》一東

一段

花對草,欠對丰,漠北對江東。游魚對走獸,雀鳥對蜂虫。降虎棒,鎖蛇籠。壯士對衰翁。

衡山思北燕,渭水釣魚公。兩面春風楊柳綠,一輪霜凍晚楓紅。七擒孟獲,諸葛威臨夷貊,三下江南,林彪勇撼敵雄。

二段

河對海,富對窮,曲水對彎虹。朱衣對紫帶,大地對蒼穹。千里旱,十年洪,反逆對賢忠。山中侵舍蘚,柳岸牧羊童。圯上張良遭脱屨,淮陰韓信辱屠中泗水春回,枝滿杏壇駐燕,泰山冬去,亭留華蓋藏風。

三段

岩對木,北對東。陋巷對寒宮。金輪對寶塔,利劍對彎弓。三五逆,百千忠,錦虎對灰熊。

湘江枝散落,漢水雨朦朧。兩列綠榕和楊柳,一行白樺与梧桐。江漢交流,現亂眼青黃之汇;雨雲既過,出迷人彩色之虹。

讀經學子習作八:對聯四則

六藝文言012號讀經學子陳某某(14歲)习作八:對聯四則

陽春三月去 東海八仙來

絮落寒春夜 風吹梅苑晨

黄沙遍地生民苦

夢醒長河駟馬悲

北海已還風瑟瑟(喻蘇武事)

東山既遠雨濛濛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7歲)习作八:對聯四則

陽春三月去,雨燕五更來。

絮落寒春夜,花開盛夏晨。

雲開大漠征人喜,夢醒長河駟馬悲。

北地方歸雲漫漫,東山既遠雨濛濛

六藝文言010號體制學子王碳伊同學(10歲)習作八:對聯四則

1.陽春三月去,暮夏四賓來。

2.絮落寒春夜,舟行曲水津。

3.花開玉樹佳人去,夢醒長河駟馬悲。

4.日影方還雲漫漫,東山既遠雨濛濛。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5歲)習作八:對聯四則

陽春三月去,暑夏汛時來

絮落寒春夜,草生盛夏時

黃昏水畔垂綸闊,夢醒長河駟馬悲

泗水常流聲浩浩,東山既遠雨濛濛。

讀經學子習作七:十六字令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習作七:十六字令

春,草木欣欣水清粼,憑欄望,洙泗正親仁。

秋,既見凉風暑未休?全球暖,何日汗稍留?

山,萬仞昆侖尚可攀,黄梁夢,事竟志猶還。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7歲)习作七:十六字令

春,旷野蒼茫萬物新,风雲動,青鳥過關津

秋,點點飄萍蕩水舟,年年似,切切恨難休

冬,雪漫荒山久不通,聲聲慢,冷澗寄寒蛩

六藝文言010號體制學子王碳伊同學(10歲)習作七:十六字令

1.春,盎然生機香正淳,應憐那,新綠浸寒濱。

2.秋,颯颯終風落葉愁,回頭望,樹老鳥鳴啾。

3.花,新蕾含苞清而斜,何人駐?小翠正芳華。

六藝文言007號讀經學子陳玉潔同學(12歲)習作二:十六字令

春,万物萌苏柳色新,风光好 ,气象换乾坤。

秋,麥接雲霞隱小樓,弦歌送,書海任遨遊。

冬,鐵馬金戈禦朔风,雪花飞,冷月照蒼穹。

讀經學子習作六:誡己書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習作六:诫己書

夫君子處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非莊肅無以束近,非鞭策無以駛遠。夫學須行也,行須律也。非行無以成德,非律無以出行。傲慢則不能遷善,驕狂則不能進德。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企待明日,萬事蹉跎,悔之晚矣。

六藝文言011號經讀學子李松潔習作六:诫己書

夫士子之行,靜以安心,學以養正,非知止無以定性,非定靜無以志學。夫志須養也,行須察也,非察無以檢行,非養無以長志。滯慢則不能克己,躁驕則不能復禮。歲與日趨,形與神去,困守黃土,望洋歎息,浮不應世,將復何及?

六藝文言010號體制學子王碳伊同學(10歲)習作六:誡己書

夫繪畫之學,察以摹擬,勤以益精。非定靜無以觀微,悲勤練無以成匠。夫繪須靜也,技需練也。非察無以分別,非志無以苦練。懈怠則不能精進,躁浮則不能冶性。小荷初生,身無憑依,卒破水淤,學習如繪,勤苦得之。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5歲)習作六:誡己書

夫學子之行,勤以勵己,誠以養志。非專精無以進學,非明德無以希賢。夫學須勤也,才須學也,非勤無以廣才,非才無以成學。無志則不能篤學,不勤則不能登嶽。怠以廢時,庸以棄日,遂成枯落,勞於生計,泯於眾人,何所悔焉?

讀經學子習作五:孟子小傳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14歲)习作五:孟子小傳

孟子,諱軻,魯騶人也,受業子思之门人。道既通,遊事齊宣王,宣王不能用。適梁,梁惠王不果所言,以為迂遠而闊於事情。當是之時,秦用商君,富國彊兵;魏楚用吳起,戰强勝弱;齊用孫子、田忌之徒,而諸候东面朝齊。天下方務於合縱連橫,以攻伐為賢,而孟子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不合於諸侯。退而與萬章之徒序诗書,述仲尼之意,以說諸侯結諸子事,作《孟子》七篇。要以仁政、禮義,以善辯聞,其浩然正氣,凜凜於天地,激激乎後世。

父名激,魯孟孫之後,母仉氏,善教,世稱孟母。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卒,年八十四。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7歲)习作五:孟子小傳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也,魯孟孫之後。幼失怙,仉氏教之。其居處多近嘻玩,仉氏三遷,卒使之進學,嘗隨應以肉食,後悔,卒殺豚,示不欺子也。孟子遊學,不期歸,仉氏斷機杼,示學不可以已。仉氏溫慧,有義方,後以孟母稱之,庶乎文母矣。

及長,受業於子思門人,博識洽聞,知類通達,以善辯聞。其說多承孔子,道仁政,興禮義,以王道說諸侯。時諸子各逞其說,各以利害要君,求禄者,隨勢而逢迎,故商君刻狠而用於秦,吴起堅狠而用於魏,孫子田忌切於事功而用於齊。若孟子者,恒之以仁義,周旋而不易。其見梁惠王:何必曰利;見齊宣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其道正,其氣浩,然皆以為迂遠而闊於事,卒不能用。雖然,諸侯日削月割,六國數代而滅,秦惟二世而亡,亦證孟子之道不差也。夫人多切於近而忽於遠,明於事而暗於道,至無悔之時,則晚矣。聖人則不然,明於道,識於遠,故其說不用於當時,必垂教於後世矣。孔子如是,孟子亦如是。其素王百代,豈偶然哉?

退著《孟子》七篇,至今為學者所宗。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薨,年八十有四。後世以其亞於孔子,譽之曰亞聖。

六藝文言010號體制學子王碳伊同學(10歲)習作五

孟子小傳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也。幼失怙,進學常嘻戲,仉氏三遷,及外出求學,不時返,復斷機杼勵孟子。及長,從學於子思之門人,繼孔子學焉。彼崇仁政,尚禮義,以王道說諸侯,時列國相侵,以爭戰為事,是以急功近利,以孟子為迂闊。雖善辯,然無可奈何,卒不能用。其如魏去齊,之宋離滕,謁十餘君,若孔子矣。及退,與萬章之徒,著《孟子》七章,述孔子之意,啟後儒之教。迄至宋,程子彰之,朱子繼之,孟子之學興矣,元至順間,尊亞聖,遂與孔子齊。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2歲)習作五:孟子小傳

孟子小傅

孟子,名軻,字子輿,鄒人也。魯孟孫氏之後。孟子幼失怙,母仉氏,善教,三遷適子,及孟子輟學歸,又斷機杼以醒孟子。及長,受業子思之門人,是得承聖人學。

學既成,及適諸侯。入齊,威王不用。赴魏,惠王不納。齊宣王立,孟子見王,不果,三日而出晝。充虞路問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聞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時,此一時也。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吾何為不豫哉?”

孟母卒,孟子返鄒守喪。魯平公欲見,嬖人臧倉止之,孟子聞而歎曰:“吾之不遇魯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時,諸侯攻伐,以富國强兵為事,大國冀吞並,小國圖存亡,孟子以仁政王道說諸侯,緩不濟急,遠不切近,故不為用。既退,與弟子萬章之徒,著《孟子》七篇。

世常以亞聖稱孟子,迄朱子定四書,元文宗封孟子,逾千年矣。

六藝文言007號讀經學子陳玉潔同學(12歲)習作五:孟子小傳

孟子,名軻,字子舆,鄒人也。幼年丧父,母教之,有義方,人稱孟母。年十五,受業子思門人。後周遊列國,以仁政、王道遊說諸侯。時列國爭勝,切於兵事,不能圖遠,故孟子之說不能見用。退而與萬章之徒著《孟子》七篇。孟子以亞聖稱於後,其所因者,多本於仁義,理正辭嚴,卒為後世法,至宋,朱子四書出,諸生賴之,以近聖賢之道。周赧王二十六年,孟子卒,年八十五。世人以孔孟並稱,其繼孔子之謂也。

讀經學子習作四:求學歸來(臨“歸去來兮辭序”)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14歲)习作四:求學歸來

余少時,體弱而性情多感。駐足憑欄,常有閑思,春秋代序,生死往來,常茫茫然不知何措,覆被掩泣,竟有數年。及進庠序受教,独處而不合於群,復有泣涕之事。初一竟萌退意,家嚴笞以夏楚,乃不敢言。獨好古文詩賦,接於先賢,可以自樂,卒未至鬱。三年畢,得購老莊孔氏書,迷之。然積習深,不能尽讀之。時感疲憊,心力不齊。名山寶刹,亦載欣載奔!一日忽聞妙音,深悟前事之愆。何須外求,人人內聖也。印祖嘉言儒佛合美,離之兩傷,誠哉斯言!儒佛互通,為古君子所崇。格物致知,而至於明心見性。丁酉歲七月臺風。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7歲)习作四:求學歸來

昔年少,性烈不足以自律,山林曠野,飛虫走獸,閑去閑來,怡然無憂。歲漸長而始有慮焉,吾將何往,同禽獸乎?夫學貴乎明德,蒙恩公授以大學,家父時時課勉,遂進於孔孟矣。然年少而氣盛,志有未堅,心猿意馬時有,竊自懈惰。徵聖宗經,固本築基,履市井,汲汲乎學而不惑。嗚呼!自然老成,非學無以達。如如不動,怡怡以安,克盡人事,待之以時焉。習習谷風吹柳,浩浩正氣潤心。臨窗眺遠,見車來車往,書生自不失於慷慨。親親為仁,尊賢為義,讀書學文,受道以憫天下。清光撩紗,尽其心兮歸乎來,著其志兮有所去。

六藝文言010號體制學子王碳伊同學(10歲)習作四

求學歸來

余貪玩,歸家多嘻戲不學。書本狼藉,筆跡凌亂,常至子時,課業乃畢。親故多憂心誡余學。脫然有懷,行則依舊。偶受夏楚之苦,母猶苦口婆心,陳利害勸勉焉,余漸悟而弗改。吾嘗終日而思,心之所往,而身誠不能從,其意切切,其行緩緩,其何為也?乃問友,竟未嘗無戚戚焉。何則?童蒙之性,固好逸勿勞,志之不堅,行之不恒,怠惰偏正,而自不能察,雖察猶不能改,日廢而不進學焉。猶望一稔,當慰母憂心。自垂髫漸至於總角,春秋日逝,無有獲焉。閏六月夏,始以雅言作文,從學先生,得臨文《歸去來兮》,乃知士子之志矣。

六藝文言009號體制學子黄彦綺同學(11歲)習作四

求學歸來

余性怯,害生而不敢嘩語,課間課餘,師友問疑,常怯怯焉,答而无聲。親故多勸余長自信,然天性弱,卒不能易。余喜歌舞之事,賴萱堂尊師嚴督,稍可以藉慰矣,屢與賽而獲獎。由此心高氣傲,騖遠不實。然又自得嬉樂,過度不止,澆躁不靜,不思進學,遺母憂。古者曰童蒙養正,是矣!心分志迷,致学業疏淺。母氏劬勞,操持內外,何有寧焉?學不可以已,于是有奮進意,伏念見兔顧犬,補過既往,彰孝子之德。今从師于仕隱先生,座下求誨,始知文言。仲夏七月,涵詠典籍月余,乃有所獲。故臨文《歸去來兮》,會名士於辭章也。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俊傑同學(12歲)習作四:求學歸來

余幼時,學識不足以自求,教之甚少,課無多學,先生所教,須臾便通。後隨父母遷居於市,雖欲為學,求之靡途。會有小學招生,師長慈惠仁德,不以村生拒之,方可以續學焉。時余羞澀憚怯,閉於師友,疑難多有不解,學法不通,教法不明,自悟不得。及數月,亦遠於同窗友朋。迄後,發憤自勵,請益於師友,漸有進焉。及小升初,適重點焉。夫為學之道,惟精勤可得之,復加之以恒毅,縱愚與鈍,雖泰岱可攀。及至乎於三墳五典,異代絕學,如履平焉。昔在漢季,蜀中子雲相如,文名當代。小子不敏原效焉。丁酉六月某日。

六藝文言007號讀經學子陳玉潔同學(12歲)習作四:求學歸來

吾家自河源,幼即居廣州求學,為讀經學子,五六載矣。然心不靜定,常惑於喧囂,無上進,甚至於不學以為榮,後學古箏,考級以求進,漸有求學之志,心稍定矣。及至六藝,日聞嘉訓,始作文章。記誦之事,漸有重焉,師以日四百字課余,多可完成矣。諺曰:書不厭百回讀,文不煩千遍改。皆熟而誦,誦則文成也。吾多舊習,飄飄然不及於實地。聖人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為學無捷徑,惟踏實進取耳。不然,勞而無功,欲速則不達。茲學詩,誦至於百。夫誦詩三百,可使於四方,謂其言可藉此達於諸侯也。今無諸侯,亦有用事者,吾當勉之。仲夏至,師以此命,謹呈之以文焉。

讀經學子習作三:孔子小傳(臨范曄《文選·班固小傳》)

班固,字孟堅,北地人也。年九歲,能屬文,長遂博貫載籍。顯宗時,除蘭臺令史,遷為郎,乃上兩都賦。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以固為中護軍。憲敗,固坐免官,遂死獄中。

六藝文言013號體制學子黄子芙(13歲)习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魯國人也。年十五,志於學,三十廣收門徒。定公時,任魯中都宰,有能名,尋遷大司寇。年五十五率弟子周遊,歷十四年返魯。及卒,哀公致誄,時人痛之。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14歲)习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魯陬人也。年十五,志於學,長累官至司寇,為政困,游乎列国。厄陳蔡,行不果返鲁。作春秋而亂臣贼子惧,修詩書贊周易。迄清,學者宗之,以為先師。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17歲)习作二: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鲁陬人也。幼喪父,自勤苦,十五而志于學。定公時,除鲁大司寇,抑邪說,乃誅少正卯。削三桓不果而出遊,困于陳蔡宋蒲。返魯,遂訂六經,萬世師表。

六藝文言010號體制學子王某某(10歲)習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魯陬人也。為兒戲,設禮容,及長設教授徒。定公時,問國政三月,誅少正,魯塗不拾遺。齊人懼以女樂間仲尼,遂遊列國謀政,無果,退訂六經,壽七十二。

六藝文言009號體制學子黄某某(11歲)習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微子後也。年十五,志于学,善取法而博学。昭公時,亦辦学授徒。后魯亂,遂周遊列國,魯哀公十六年孔子薨,唐尊諡文宣王。迄後,垂教後世,華夷賴焉。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某某(15歲)習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魯地人也。年十五,便志學,長遂求學各地。定公時,除魯大司寇,削三桓,即誅少正卯。齊遺魯君女樂間孔子,郊又不致膰俎。遂行,周遊列國,退修詩書。

六藝文言005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5歲)習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字仲尼,魯國人也。年十五,能志學,長學問宏富。定公時,為魯大司寇,攝相事,乃誅少正卯。三桓用事孔子不得志,去魯周遊列國。不用,退修詩書,禮樂春秋。

六藝文言004號讀經學子胡某某(15歲)習作三:孔子小傳

先師,號至聖,微子後也。幼孤苦,母教之,三十而立也。多門生,賢人七十二,遊列國,睹禮崩樂壞,汲汲湟湟欲有所興復,然終不遇明君,返魯,述而不作,卒成宗師。

六藝文言003號讀經學子周某某(16歲)習作三:孔子小傳

孔子,魯人也,父叔梁紇,字仲尼。擅塾教,弟子愈三千,崇周禮,時常夢周公,尚仁義,溫良恭儉讓,贊易述春秋詩書禮樂,祖述堯舜文武,大成,萬世師表,輝齊日月。

讀經學子習作二:讀經歌

六藝文言012號體制學子陳鴻銘(14歲)习作二:讀經歌

長空擊兮任翱翔,意氣風發兮書聲琅,斯文既丧兮悲若狂!

六藝文言011號讀經學子李松潔(17歲)习作二:讀經歌

臨《大風歌》

鱼游渊兮鱼尾长,凌波微步兮南风扬,旷野闻铎兮思明堂。

臨《垓下歌》

望山川兮影成雙,顾北雁兮歸故鄉,歸故鄉兮可奈何!世兮時兮志未央!

六藝文言009號體制學子王碳伊(10歲)习作二:烈日歌

烈日灼兮汗如雨。四處奔忙兮不覺苦。何時成器兮欣慰母。

六藝文言009號體制學子黄彦绮(11歲)习作二:旭日歌

旭日升兮鳥鳴枝,駿马馳奔兮之所之,雲飛風揚兮顯英姿。

六藝文言008號體制學子胥某某(15歲)習作二:讀經歌

盛暑臨兮桂花香,枝葉旺兮樹蔭涼,雖有蚊蟲兮又何妨

六藝文言005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5歲)習作二:讀經歌

讀經歌(臨劉邦《大風歌》)

儒風起兮士昂揚,學堂讀經兮書墨香,何時學成兮報高堂

六藝文言004號讀經學子胡某某(15歲)習作二:讀經歌

讀經歌(臨劉邦《大風歌》)

日日誦兮腹中空,積少成多兮漸有功,援經據史兮指蒼穹

六藝文言003號讀經學子周某某(16歲)習作二:讀經歌

讀經歌(臨項羽《垓下歌》)

學聖賢兮路漫漫,眾不同兮紛紛亂,紛紛亂兮奈如何?勤兮苦兮事多磨。

六藝在讀學子112號郭昭陽習作二

書山兀兮匱岧峣,遍覽群籍兮驅寂寥,何償夙志兮破九霄。

六藝在讀學子132號王睿習作二

讀書歌

提步起兮陟書山,

松柏摇落兮索隱艱,

險遠難至兮淚潸潸

六藝在讀學子133號鄒江枏習作二

讀書歌

雞鳴起兮人影稀

庭院深深兮草芬菲

蘭蕙独處兮何所依

六藝在讀學子134號蔣玉蘭習作二

讀書歌

睡無時兮不知晴,

作業無日兮身不行,

期尋桃源兮避人迎。

六藝在讀學子136號李佳習作二

讀書歌

春夏暖兮倦意生,

秋冬寒兮輟筆耕。

程門立學古人志,

寂寞青松千仞行。

六藝在讀學子137號鮮儀習作二

讀書歌

風蕭蕭兮渝水寒,

紅楓落兮百花殘。

學無涯兮冬與夏

苦作舟兮莫憑欄。

六藝在讀學子138號黄丽涵作業二

讀書歌

冬至而草木含悲,

氣寒而簷雀身危,

余困頓兮无所學,

折殘柳兮有所思

六藝在讀學子139劉淋作業二:

讀書歌

何管他人優與劣,

淩寒牆梅綻芬芳。

大江南北風雲起,

待到瓊宴共壺觴。

六藝在讀學子141號王肖宇習作二

讀書歌

長安梦回兮路遙

抹托綠綺兮絲弦潮

陌上桑麻兮或寂寮

習作一:自介文

六藝在讀學子148號習作一:自介文

本人姓谷,名文静 年及笄,渝人也 善讀書,然性腼腆,常不能自信,聞古人事,多不能感鳴,嗚呼!巾幗不讓須眉,何其遠耳。雖然,人之初,性本善,弟子亦有之。屈子曰:苟余心之端正兮,雖僻遠其何傷。體弱,萱堂多念,蓋心不闊故也。願從先生,長男兒之志。縱不能致君於廟堂,亦可以適性情於文章。願先生成之。

六藝在讀學子147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廖,名小薇,自字櫟初,未敢期楩楠,不失其初可矣。大人嘗誡曰:讀書當靜心。所謂,非寧靜無以致遠也。然,性活潑,好動,是不能靜也。是以讀書走馬觀花,非惟不求甚解,讀之亦難也。雖然,若《揚州慢》、《杏花天影》、《陽關三疊》,諸古曲,時有所好,其意其境,其人其事,若在目前。慕古君子琴唱,若乎今之表演展示之藝,何有於性情之適乎?喜漢服,其冠帶縉紳,寬博以舒展,緊束以禮節,實君子之服也。今失之,所謂披發左袵者也。幸有復者,示於左右,是道之不絕也。睹先生著服,心同戚焉。謹剖心為介。

六藝在讀學子146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殷人也,為聖人後,名令佳,七十六代矣。百家姓氏眾矣,多有中斷,惟聖人之門,世係未絕也。非先聖之德,何以自此哉。某年,自趙地西來,求學渝西。少頑,不學,多沉緬於嬉樂遊戲之事,今甚悔,然時有之,不能自克。古人云,立其大,其小不能奪也。今學文,始知大人之學,寓其中也。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然無杭渡之志,雖溝瀆不能越也。雖然,積習已成,殊難移矣,奈何?惟師嚴督焉。

六藝在讀學子145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劉,名思雨,渝人也。常讀徐霞客遊記,知山水之盛,又品東坡前後赤壁之賦,知性情之微。嗚呼,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文也。若乎來去匆匆,走馬觀花,惟拍照是務。則山水之盛,不能為性情之微也。故文士居荒野而片石可為記,鄙夫臨恒岱而終生不知其險遠,無他,不能移性情於山水也。弟子不敏,願習文,微性情,踵古文士之跡焉。茲年舞象,性斂,寡言,好讀書。

六藝在讀學子144號習作一:自介文

子曰: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行無過矣。何以能博學焉?子路行行,同學有譏,遊夏文章,足經榮後,又如張華博物之志,張岱夜航之船,其博於物事者多也。故聖人能明辯,其在多聞。夫聞於世者,不過百年,聞於墳籍者,可至萬年。弟子為學十載,實不任學,經史子集,束而不觀,何有於博乎?願從良師,潛心進學。亦可上報師恩,下報父母,無悔于己,不使人小視矣。弟子姓黄,小名宇婷,敢請先生教我。

六藝在讀學子143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黃,泉州人也。大人賜名靜非,或喻以靜知非也。夫靜而後而定,定而後能慮,慮則能辯,是非明也。不圖性活潑,多言,時如飛雀,性躁而行急,心浮而口快,多有失。古之人誠不余欺也。是有靜定之誡。經史子集,汗牛充棟,非沉潛,何以致之?文以載道,道以文傳,而傳之者,士君子也。弟子不敏,願格前日之非,革流水賬之文。靜以文始,學自靜焉。篤行正己,不能待也。誠為介。

六藝在讀學子142號習作一:自介文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宋,微子啟之後也。曩者,先祖與箕子、比干同聲,共為諫臣,不從而行。弟子不敏,亦欲效其行而與友共鳴。茲年逾舞勺,而同窗多舞象也。古之成童,學射禦,謂能武也。又有少年文士,中式奪魁,謂能文也。常自誓曰:不求外美,惟求內秀。大人肇賜晨曦,弟子自字曰喃晨,謂如燕秀於內也。今女漢子多也,司晨為索,偏坤位,何有於室家乎?夫質勝文則野,文者,秀也,是故古之秀才,必以文出。謂文浸於內而秀形於外也。今則不然,言不能辭,筆未有采,則文不能浸內,何有秀形於外乎?是以荒蕪於內,必粗野於外也。常慕紅樓女子,黛玉之詩,寶釵湘雲之詞。又賞花蕊、易安,讀其文,知其人,非充實於內者,何有感鳴於外,而能及於若弟子者乎?然久無明師接引,尋徑而不能得,痛矣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天地之大,己身之渺,欲有異於螻蟻,其如何哉!弟子知行矣。

六藝在讀學子141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王,名肖宇,幼長於長江之濱,渝州之府,飲兩江水,沐陪都霧,無漠北之厚重,無江南之靈秀,然性直耿爽,多言快語,是可以待人接物而落落大方焉。好讀書,然生性愚鈍,深入不多,常有不能解者。弟子是以知性之所蔽也,夫長於外,必短於內。鐘靈之秀,必賴厚重之德。大人劬勞,奔波不息,雖有龍鳳之期,難及朝夕之督,是以懶散怠惰,不能自束。今已及笄,仍學淺識薄,難稱於左右。昔者,經師任文章,成大學,今遇師尊,弟子幡悟。語曰:明則誠,誠則明。言不尽意,惟從之而已矣。

六藝在讀學子140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曉雨,巴蜀人也,姓毛氏,今十五有餘,適舉子業。常聞孟子曰: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何以誠之?正心之謂也,何以正心,接物事以正者也。是以與人交,常以誠相待,遇糾紛,能以是非判之。又聞古賢春秋訣獄,惟大義是秉,夫辭辯也,苟不能以誠,何以明斷焉。固誠之猶為貴也。好覽佳文,常著文章自娛,卒無狀。蓋胸墨不多,聞見不足,不得入其門也。時兮逝矣,將悔何及?嗚呼,往事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蒙先生不棄,教以文章,或可泯昔日之失也。“蓼蓼者莪 匪莪伊蒿”,顯親揚名,意在斯乎!意在斯乎!

六藝在讀學子139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劉,名淋,渝人也。自幼喜文,好讀書,然不求甚解。今及笄之年,幸離近世,無出閣之迫,又得以進舉子業。然天性活潑,靡能沉潛,伏案即廢,古士君子於我何有焉!偶閱四書文,其文正,其辭麗,駢散錯綜,義理牢籠,固知其高中之由也。独我輩豎繁之籍不觀,載道之文不作,何近於彼乎?向使棄白話,宗經史,日習月摹,接韓近蘇,何有今日之遠?弟子不敏,今遇良師,導以經籍,驅以文章,若大旱之望雲霓,大饑之遇黍稷,敢不勤乎?

六藝在讀學子138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黃氏,名丽涵,渝人也。嘗讀二十四孝,冬溫夏凊,滌親溺器,此先祖之德風也。又聞遣子詩,此峭公之合族也。黄氏繁滋,散葉宇內,才能輩出,郡望四起,是有弟子之生,然風俗淪落,族人流徙,譜牒不存,胤緒難覓,是弟子所痛。得與先生同姓,習古文,又弟子之幸也。性靜寡言,又懶散怠惰,或負先生之意,雖然,巾幗不讓須眉,自古恒有,大家之志,易安之詞,是女子之才也,木蘭代夫,良玉繼夫,是女子之勇也。弟子不敏,亦願有所為,茲復興蜂起,志識群聚,願從先生後,文以傳道焉。

六藝在讀學子137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鮮,名儀,渝人也。不敏,且懶散怠惰,積書少,皆不求甚解,多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故預寫,則腦汁絞盡,不知所出。學之十載,虛耗逾半,甚愧之,時有悔意,然玩心重,多不能行。為之奈何?雖有一時之克己,不能久矣。常聞《大學》正心誠意,靜定方能慮,方能得。夫嘻樂之事,蓋不能止動也,動之不能止,實心之不能安也。古有靜坐默養之法,又有練書斂內之道,而琴茶亦如之。然文章之作,中心所發,形於文字,可至於溥博淵泉,可逸乎銀漢浩淼,可謂靜中有動,動中存靜也。今先生教以作文,弟子愿試之。

六藝在讀學子136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李,名佳,渝人也。常聞,好男兒志在四方,四方者,天下國家也。陳湯定西域,雖遠必誅,祖逖伐北狄,聞雞起舞。此志之所向,行之所履者也。岳母刻字,武穆成功,孟母遷舍,亞聖享名,此母教所施,子之所適者也。弟子不敏,稍具兩端。然志大才疏者多有,母賢子不肖者恒見,此弟子又悄悄存憂者也,茲年十五,誠取擇之歲也。志雖遠,然不知其途,母教雖嚴,然不能同行。 《詩》云:既見君子,云何不樂?敢請尊師導之。

六藝在讀學子135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葉,名姊怡,渝者也。性開朗,與人接能來友朋,雖然,其去亦多,能知我者鮮矣,又喜作文,然卒不能驚師友。聖人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之不知,實己之不賢也。性朗則輕,友多則泛,輕則不重,泛則不深。雖然,臨事能果決,遇小能去執,又性之所及也。文字之趣,或抒情,或論志,或敘物事,又知己之途也,不能驚師友,或學識不厚,或志氣不揚,或辭采不麗。易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知己之不來,抑或文字之不章乎?敢請尊師不棄,正弟子於迷途。

六藝在讀學子134號習作一:自介文

本人名蔣,姓玉蘭,渝人也。幼讀私塾,夫子所教多記誦,然不離經史之義,然少不更事,惑於嬉樂,卒厭棄,萱堂多勸誡,無果,甚至於書室禁閉。後回體制,數年精勤,漸知乏匱,復喜讀書也。然課業繁多,暇時少,常半途而止。於是,常自問,果無暇乎,時玩手遊,蓋讀書未入也,囊瑩映雪,鑿壁取光,何有於我哉!讀書不入,何也?弟子資質庸乎?量自己實非癡愚,尚有中人之期,蓋情之未激志之未蓄故也,或情激於俗志蓄於小也。志者,心之所之也,情者,性之所動也,性動則欲,心之則往,欲則多失,往則常偏。書曰:“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此所以束情而正心者也。書之不讀,讀之不入,良有以矣。今遇明師,導以文章,督以作文,惟賢聖是教,敢不從乎?

六藝在讀學子133號習作一:自介文

鄒,先王所封,聖人之里也。百家姓氏,其來不同,大凡非德功者不能得。弟子幸得此姓,此先祖之厚德也。枏,良木也。良木偎江,可出而遠矣。嗚呼,大人肇賜,其旨約,其意深。夫名以正體,然六歲始學,十載於斯,茲提筆為文,不能成章,何期於遠?昔軾轍兄弟早名,商輅三元奪魁。今者高中應試,中舉亦多矣,而多不名於世,亦難至於後。竊思之,千古文章之故也。古之成德者,必有言,言出為訓,非成章不可。弟子不自惟,若蒙師誨,或可近之矣。是為介!

六藝在讀學子132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王,名睿,渝人也,世隸耕。自小性內向,寡言,六歲入學堂,受教習文,忽忽十載也,然文章不稱於同學,不見於閭里,去古之童蒙遠矣。雖好學敏思,卒泯然於眾,又怠惰日生,書不與我為友久矣。偶閱詩詞,囫圇吞棗,非惟志意不知,其格律亦不曉也。向使如古君子讀書作文,師教之,生隨之,假十年之功,必不至此也。雖然,見兔顧犬,未為晚矣。今幸得以操觚搦管,窺文教,累辭章,若有一二,達於上下,則可以報父母矣。梁任公云:“少年強則國強。”果如是,必自文始。前賢言,文以載道,道以文傳。願從師尊,以補前日之闕。

六藝在讀學子131號習作一:自介文

本人姓章,名如靳,渝人也。孔子年十五有志學,茲及之而志不能遠,好讀書不能深,嘗晨夕自問,偶有感慨,卒不了了之。弟子性溫和、寡言,志氣之不生在斯乎?然顏子默言克成賢德,周勃嚴重能任大事,洵非性也,苟能心憂天下,雖匹夫可進於廟堂也。而心之不憂何也?飽食乎?安居乎?孟子曰: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或如是也。而去病長於婦孺,又去紈絝子弟遠矣。夫碌碌之行者,必有碌碌之心,農夫之憂貧賤,君子之憂家國,誠不同焉。章者,成事成文者也,願進德修業,不辱祖姓焉。

六藝在讀學子130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李,名沁霜,渝人也。性溫和寡言。幼循新制,於文言無所知。偶聞先生之教,乃知文言之重,痛道統之殤。想我中華文化綿延數千載,忠臣義士,廉吏孝子,浩瀚如星,盛世之治,時有出焉。而今道德日衰,斯文漸沒,惜哉痛哉!故發願讀誦詩書,習作文章,繼聖賢之學,以求無愧先人。茲興復之世,正志識有為之時,願與諸同窗共勉,以文導學焉。

六藝在讀學子129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珃,名靈娟,渝人也。幼不喜學,父母因生計故,多奔波,心力難及余之學業。幸有良師(某),循循善誘,啓吾心志,於是余有志於學。然余愚鈍,常不得要領,无所成就。今遇仕隱先生教以文言,有如雲撥霧散,得見天光,乃知聖賢與小人之別,心慕歷代君子之風。孟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余不敏,愿學文言,脫白話之窠臼,步聖賢之逸軌,祈請先生教我。

六藝在讀學子128號習作一:自介文

“枫叶千红秋悦目,婷婷袅袅舞精灵”, 楓者,秋之血也,精靈者,人之性靈也。夫秋收冬藏,能於收藏之際,呈舞性靈,實人之所難。名以正體,竊不自惟,謹以此勉。少好文言,嘗讀《道德經》,然未得其趣,漸覺乏味,至於罷廢。此年少無知與?抑性鈍疏拙與?今聞先生言,若沐雅風,心悦之不已,手之舞之。《道德經》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弟雖不敏,亦愿效古之勤者,期有日新之功。誠為介。

六藝在讀學子127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珃,名慶渝,渝州人 。生性開朗,活泼好動。幼不喜書,幸有益友勉勵,方始知学。思孔子十五而志,三十而立,學不厭,教不倦,由布衣而為萬世法。又思昌黎焚膏继晷,兀兀穷年,寻坠绪,搜远绍,一匹夫而為百世師。今吾已舞勺之年,無所作為,有幸,得遇先生以道德文章教,當立志於學,潛心詩書,或可稍進于君子之列,而不負于吾友。

六藝在讀學子126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牟,名曉丹,渝者也。生於青海,六歲還鄉,入塾學焉。嘗讀《二十四孝》子路之篇,感其百里負米而不辭,藜藿為食而常樂,傷其從車百乘,積粟萬鐘而不樂,累茵而坐,列鼎而食而長歎。吾今愿學古者,常伴母側,為父母盡心,吾亦有志,愿為人師,值復興之世,為復興之事。今執班務,遇明師,當潛心進學,攜侶先進後進,振本班學風焉。

六藝在讀學子125號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樊佳琪,屬(蜀?)人也。嫺靜寡言,善歌。雖未能博覽群書,卻常以書自樂,若有所得,則欣喜不已。嘗慕古人之意氣超然,雖簞食瓢飲,蓬蒿沒戶,不改其樂;顛沛流離,饑寒坎壈,不動其心。余何其有幸,父母視為明珠,同窗相與友善。今又聞仕隱先生言學問之道,為文之法,更為幸甚。感於是,乃誠心立志,潛心修習,望學有所成,以期不負父母師友之厚恩。

六藝在讀學子124號習作一:自介文

凡為人父母者,無不愿子女康健有成。余姓鄭,名佳輝,蓋雙親以我身心康寧、世路光輝為望。每感於斯,常心胸浩然,恐有負於高堂之意。余自幼好學,常讀《古文觀止》,亦稍有所悟。余性不敏,然思勤能補拙,故效懸梁刺股之為,囊螢映雪之行,如有所得,欣喜不已。今聞仕隱先生之言教,方知華夏文化之危急,乃立繼古圣絕學之愿,從此研習四書,潛心五經,以不負椿萱之望也。

六藝在讀學子123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吳,名俊龍。古云:食為民天,食之于民大矣。今世,聖賢之教失,而功利之風起,或施激素以壯雞豚,或灑化肥以促農品,於是民飲苦食毒,其患不堪。故我愿為一庖廚,以衛生民之身。昔者,伊尹调羹烹鮮,而乐尧、舜之道。是故人無貴賤,事無高低,有胞與之心則為聖賢。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雖道阻且長,吾往也。

六藝在讀學子119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朱雲峰,渝人也。性豁達,不擅言詞。少勤學,有登峰淩雲之志。嘗慕朱家夫子繼絕開來之功,然苦不得其旨。今聽先生一席之言,乃知文言為道舟德路,方如迷霧遭日,豁然開朗。從此願悉心於道德文章之事,以報椿萱之恩、古聖之德。望先生明以教我,學生將不遺餘力,以效古之君子。

六藝在讀學子118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吴,名晗,渝人也。喜交游,好運動,蓋運動可以強身,交游可結益友。嘗聞諸夫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直者正吾失,諒者誠吾心,多聞可以廣吾識,得此三友而交之,人生何其樂也。今有六藝書院仕隱先生,至吾校,講以聖賢之道,文章之法,吾乃歡欣鼓舞,方知益友之外,更須良師。吾雖頑頓,然少有大志,今愿從先生之后,誦詩書,習文章,以期不負師友成就之雅意也。

六藝在讀學子117號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戴名科,渝人也。性好文寡言,知書中自有真趣,然讀書不得其法,故或誦讀而不得其旨,或苦思而不解其妙。及為文,雖思接千載,神游萬里,然則筆不逮意,竟似無可言者,及勉強成文,或情不真,或意不切,或章法乱,或言辞媸,不忍睹視。每至於此,心尤激憤。幸今仕隱先生教之以文,授之以道,余雖不敏,請從事之。

六藝在讀學子114號習作一:自介文

晚生陳楊,渝人。年及舞象,就讀渝西中學。及在庠校,素愛運動,日行不輟。余嘗讀史,素仰岳武穆、文丞相、于忠肅之為人,早懷報國之志,惟今年幼,未得施展耳。學暇亦雅好古文,但欲修習,惟恨無人以指點耳。今欣聞先生設帳施教,不才願從師學,勤勉努力,以期有成。於夫!將來若能文武雙全,得為國家棟樑之材,何其幸哉。

六藝在讀學子113號習作一:自介文

遠景立,渝人。為庠序生,日以進學而已,不聞外事。學暇耽於玩樂,讀書甚少。平生行事,依善而行。昔劉先主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此余平生之銘訓也。故平生無大善,亦無大惡,但有小慧而已。余性愚鈍,荒忽十數歲,不得聞聖賢之誨,不知仁義之說,未曉四維五倫之教,實負愧焉。今幸遇先生設帳施教,晚生願從以學,勤勉刻苦,以期將來有所成就也。

六藝在讀學子112號習作一:自介文

晚生郭昭陽,涪州人。性開朗,喜詼諧,常出妙語,人聞多捧腹。雅好讀書,勤勉不懈。年十二,始讀史,迄今四年矣。初,吾方年幼,愚蒙未開,仰讀典籍,倍極艱難。乃奮發刻苦,查字識典,於是稍有所得。古云:“開卷有益,可啟民智。”於夫!今欲為通達之智者,何其難耶!今人讀史,是為知古鑒今也。余廢卷之餘,每悵思我巍巍華夏,五千年泱泱上國,大雅流風,綿延至今,何其難得也。欲使古聖先賢之智永存于世,亦使吾國之民沐染其光輝,是吾輩之責任也。余久慕班馬陳范之作,司馬歐陽之文,惟恨無名師之指教耳,今幸遇良機,願竭誠以學,以期得有大成也。於夫!幸甚至哉。

六藝在讀學子111號習作一:自介文

徐平,渝人。家居石桥铺。性沉默寡言,在校勤勉。學暇雅愛文學,尤喜動漫。夫動漫者,

動畫、漫畫之合稱也。而今或將其與“動畫“混為一談,大謬也。動畫者,為當今之一種綜合藝術也,集繪畫、漫畫、電影、數位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諸藝術門類於一身。其起源於十八世紀上半葉之英國,後盛行於美國,民國十一年以下傳入吾國。百年之間,名作輩出,諸如《哪吒鬧海》、《大鬧天宮》、《天書奇譚》、《金猴降妖》等,皆是享譽世界之名作也。漫畫則為另一藝術形式,其為以簡單誇張手法描述生活時事之圖畫。本源亦出於歐洲,今以日本、美國二地之作為主導,迄今風行網絡。近歲所流行之動漫,實為二者之結合也,尤以日本動漫最為精美華麗,情節曲折,動人心魄,風靡世界。吾國青少年,觀之如癡醉,以至於有為此而曠廢學業者。於夫!異國文化自有佳妙處,然與吾國傳統之經史子集相較,其何堪可比耶!吾輩學文倘深入之,得其妙處,動漫之類可盡棄之也。余久欲學文,然未得名師指點,今欣逢良機,願從先生學,以期將來有所成也。

六藝在讀學子109號習作一:自介文

廖胡江,江津人。好讀書,手不釋卷。經史子集四部之間,尤喜讀史部。夫史書者,一國之傳統事跡之匯總記錄也。古來作史,自有家法。左史記事,右史記言。齊有太史簡,晉有董狐筆。左丘明作《左傳》,孔子定《春秋》。其後太史公司馬子長博採諸家之說,集其大成,熔數千年歷史於一爐,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是為《史記》也。太史公以下,歷代有班固、陳壽、范曄、司馬光等繼之,著述凡數千萬言,煌煌史冊,汗牛充棟,自成體系,論其次第,僅在經部之下,號為“乙部”。於夫!巍巍壯哉。古人云:“經史不分家。”又言:“史部盡是大文章。”小子不才,願勤躬讀之,將來或可有成也。另,余亦有心科技,亦有大願於此。昔鄧公有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此言是也。自是以降,余當文理並重,史學、科技兼修,將來或能大騁其志也。

六藝在讀學子108號習作一:自介文

楊行,渝人也。性朗善思辨,喜讀書,涉獵廣泛,尤好史部之書。余嘗讀吾國近代史,於清季橫遭賠款割地之辱,無不痛憤。今日雖四海乂安,九州太平,而周遭強敵環伺,猶懷覬覦之意。而國人多不以此為意,甚可憂也。昔宋太祖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司馬法》亦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安,忘戰必危。”余以此每羨班定遠投筆從戎之舉,素有從軍報國之志,然今年齒尚幼,不能得也,常為歎息。西哲常言:“人有學識,可改其命運。”余今必以勤勉讀書,刻苦努力,他日若值風雲際會,必能大展夙志也。

六藝在讀學子107號習作一:自介文

邱峰,渝人。性鬧善言,學暇好讀書,尤喜遊戲及相關異聞秘籍。昔嘗讀《叁體》,欲造宇宙戰艦。發號施令,力使國家富強,立於卋界之巔。奮禦外星之敵,護我中華族群不滅。今日思之,皆是虛妄荒誕也。今人每曰:“知識改變命運。”誠哉斯言。學問之道,習文為緊要。文言之道,體大思精,非潛心以學,何能進益耶?今仰從師學,必勤勉努力。雖猶技不如人,猶自虔心向學,必使努力精進也。

六藝在讀學子105號習作一:自介文

左開元,渝人也。性愚鈍,貌庸陋。昔為電子遊戲所誤,墮於平凡。雖有心學文,欲求良師而不能得,惟悵然太息而已。今幸逢先生,願為門下弟子。如蒙先生不棄,余必奮發努力,克求上進也。昔余讀古文,囫圇吞棗而已,所知淺陋。望先生教吾,指點門徑,使盡曲奧之妙。倘學有成,則堪慶幸。上報國家,下安父母,如此可稱大丈夫。於夫!人生如白駒過澗,光陰易逝,豈可荒怠學業也。

六藝在讀學子104號習作一:自介文

王楊霖,渝人。性和善,學暇好遊戲,樂之不疲。致家親頻責,然積習久,不能易,且時有怨心。常有悔,然不能自已。嗚呼!東亞病夫,實鴉片之害,傷其體,奪其志,然後國破家亡,幾為夷奴也。不虞今日復見焉,耽於網遊,則書不能觀,學不能進也。怨於家親,則情不能深,恩不能報也。由此而自殘自殺者有之,盜搶弑傷者有之。此眾庶所見,亦弟子所懼也。嘗亦有出頭之志,亦有讀書學文之意,今也則無,非弟子無也,實不能自拔也。望先生教我,習文章,友前人,朋上進,或可振我焉。

六藝在讀學子103號習作一:自介文

袁帥,渝人。性温喜靜,寡言語,常聞:“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心洵慕之。是以待人接物,稍能以誠,未敢欺人。或曰:“今世,老實人常吃虧。”余曰:“損則益,益則損。縱不虧,不過,錢財一二,事務一二而已,反可以增吾舍心,强我身體,正我私意,余得之多矣,何損之有?”好讀書,尤喜諸家經典之文,惟學不能習,致無片牘可觀。夫道德文章,前修之志也。絕言萬代,後學所效也。敢不勉乎?

六藝在讀學子102號習作一:自介文

後學任冬,巴渝人。年十五,好古文。近聞國學復興,宇內讀經盛行,私塾書院接踵,外體制之師者,或父兄,或母慈,或志識,或企事業諸職員,皆進而學焉,學而師焉,其道簡而易行,雖有不足,勝體制不讀多矣。余忻慕久之,將欲效之。然固於體制,難以自擇也。雖然,寒暑之假,亦時而往學,周末節暇,亦伏案讀之。多有感鳴,欲提筆成章,然受限於辭,未能申也。今幸遇良師,願執弟子禮,勤躬以學之焉。

六藝在讀學子101號習作一:自介文

晚生彭夢,渝人。寡言語,性溫厚。慕韓柳文章,感醉翁亭記,諸葛師表,好文學,手不釋卷。然未得師訓,不得要領,歐公之樂,孔明之痛,久之則復歸於彼也。常思其故,又不得自解,如此讀書,何異於左耳進,右耳出乎。近歲以來,晚生稍聞方家之說,乃知非修習文章而不能進學也。何也?感前賢之情,同前賢之志,習前賢之辭,蓄之而為文,則若己之有也,久之,則附於身,與前賢同其頻,共其振也。古云:“學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樂之者惟其習乎?望先生不以晚生愚鈍,督導焉!若有一二樂學,則晚生幸甚!

六藝文言體制學子013號黄某某(13歲)習作一:自介文

學生姓黃,名子芙,大人揆弟子初度,如出水芙蓉,遂賜嘉名。祖籍巴蜀,生於羊城。時萱堂初聞聖賢之教,慕周太太胎教之德,晝夜經聲不絕,常有書畫弦歌之潤。後六歲入塾,熟讀十部經典及諸百家詩文,然未會其意,不得其志,寒窗七載,竟不得綴一詩片文,若瑩八泌七之慧,軾轍同舉之美,更不能期矣。蓋執其一而略其二,不效古塾師之法故也,今轉入體制,潛心應試,雖然必不背聖賢之教也,今聞先生復文之舉,分進於體制,何其幸哉!夫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此之謂乎?願長從先生學,應試之餘,接以文考,則可漸至於古之君子也。弟子黃子芙敬上。

六藝文言體制學子012號陳某某(14歲)習作一:自介文

自介文(兒子)

某某,名鴻銘,閩南人也。幼好學敏思,於典籍多有涉獵,因大人故,由蒙學及於《學庸論語》、《孟子》諸書,及至舞勺之年,漸廢經典,惟諸小說演義耳,雖然,馮氏言拍,其勸誡意,亦多有感鳴,吴氏西遊,其師徒共難,亦足以啟發。然體制多白話為文,隨意遣辭,常無以用,遂至於廢也。近觀諸同學文,始知雅言,其辭美,其義奧,簡略而能誦習,精練猶思縝密,以其近於聖賢,而切教於身,復觀舊時作文,相形如天地,良莠之别,顯而著矣。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願以此進學,報父母焉。

自介文(父親)

弟子姓陳氏,名志鵬,閩泉州人也。少時讀體製書,不喜。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熟不知味,渺不可得。惟古詩文,至古人慷慨處,癡如醉如焉。初中曾試譯白話為雅言,不能持恒。及長,漸染惡習,耽於玩樂,終日昏昏,碌碌無為。偶翻古籍,亦有激奮,不日即廢。雖然,近賢聖之心,常有觸焉,礙於日常,不能行耳。嘗為文數十言報上司,亦有刮目而視。茲物極必反,雅言復興,幸得以從師友,同正路矣。余性粗疏,教子無方,願攜子共學,繼初志,啟後生焉。謹為介。

六藝文言讀經學子011號李某某(17歲)習作一:自介文

弟子姓李氏,名松潔,渝人也。少即從父入塾,效古君子誦詩書,習禮儀也。初,不能解,早晚以量多為課業,雖然,積久而成學,於聖賢之旨,稍有悟焉。古之家塾眾矣,而能親督子侄至於能者鮮也。弟子有幸事膝下,十數年聆誨,若梁任公焉。大人肇賜佳名,以其淩寒而能自潔也。今之世,斯文不舉,聖道不昌,倫常乖舛,不亦砌骨之寒乎?古之善學者,一年離經辯志,然後三五七九,至於知类通达,然後化民易俗,遠近懷之。余十數年於斯,近稍得以志立。愧於古士君子多矣。然見兔顧犬,或未為晚,以志淩寒,或可謂潔。夫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古士君子所能也。茲遇先生以興復為事,補諸生所闕,敢不從乎?謹為介。

六藝文言體制學子010號王某某(10歲)習作一:自介文

本人姓王,名碳伊,渝人也。性活潑,多言,好讀書,然不求甚解,多走馬觀花,淺嘗輒止。《大學》云: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余不安於學,蓋心不靜,行不定之故也。父從醫廿餘年,懸壺濟世,乃靜定而後有為也。賴祖德,得遇經典,聞古君子少小事,多有慕焉!然提筆無辭,平時作文,竟如流水記賬,多不堪睹,茲學文,乃知同齡朋輩,文采蜚然,學識深厚,學記曰:學然後知不足,誠哉斯言。當以此自勉,虔心向學,努力精進,篤行正己。望尊師督導,學生碳伊頓首拜。

六藝文言體制學子009號黄某某(11歲)習作一

本人姓黃,名彥綺,渝涪州人,值總角之歲。幼承母教,多習歌舞事,數年嚴督,略有小成,去歲重慶童歌大比,竟獲一等。武術亦然,自涪至渝,皆登前列。然性頑劣,澆躁不靜,致學業疏淺,遺母憂,蓋心分志迷,未能專注於學也。茲從師學文,竟不明其意,於正體亦多不識,赧然焉,向者,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彼幼於我,而才過我,縱技藝聞於遠近,不過一時,而文章千古事,可致不朽。古人云:“文以載道”,此經史子集之所出也,苟興斯文,則可復作而垂於後也。茲盛世而文不舉,學多而才不富,師憂焉。吾雖非英才,亦願精勤而樂師矣。謹為介。

六藝文言體制學子008號胥某某(15歲)習作一

某某,姓胥,渝人也。世隸耕,生八年,隨父母徙城市,賴祖德,學至初二,稍有進焉,然於經史子集,所知甚少,前修故事,效仿不多,雖作文數年,然皆不可稱者,聞師訓,方知非雅言之故。古士君子若吾之齡,皆可以作文以博功名也。洛賓王七歲詠鵝,王子安十四賦序,若蘇氏兄弟,不及弱冠即拔選於歐陽公,茲作文百言,猶困而不知所云。雖然,見兔顧犬,未為晚也。韓子曰:業精於勤,荒於嬉。仲尼十五有志於學,吾當效之。前偶有體悟,然不得明師指引,幸今遇尊師,方知光陰之虛度也,當讀書明道,以及於聖賢,然後可行於四方,達志於天下也。

六藝文言006號讀經學子張某某(14歲)習作一:自介文

某某,名淩之,楚人也。少讀於體制,從父命,棄學讀經,爾來六載矣。嘗讀《古文選》,歎諸作者文思敏捷,志懷高尚,慕之甚。期來日相同,一直不曾作文,苦思不得其辭,乃知古人之不易,或己之大不足。今無他,從師學文,努力而已。異日,若有可觀,亦可上報師恩,下報父母,不使人小視。

六藝文言005號讀經學子李某某(17歲)習作一:自介文

某某,名某,粵人也。自初一棄體制讀經,五載矣。幼愛辭章,兼好翰墨。時有摛藻之欲,然,多白話行文,久之則無趣,至於荒怠而無果。自讀經典,乃知為文之妙,習誦之餘,心生向望,然無師可以教,欲學而不能。常思,駱賓王七歲詠鵝,王勃十四歲賦序,余年過舞勺,竟不能文,實有愧於前賢。雖是弄瓦身,亦有弄璋志,乃者老泉以文名天下,柳三變以詞居白衣卿相,縱不能逞志於廟堂,從古人遊於江湖可矣。弟子不敏,今遇良師,有以教我。

六藝文言004號讀經學子胡某某(15歲)習作一:自介文

某某,名筱莉,蜀人也。幼好學敏思,然懶散怠惰,卒蹉跎歲月,至舞勺之年,竟無所成。嘗觀古人文章,辭采優美,旨意高遠,雖讀誦多時,猶不能下筆成章。每欲寫,則腦汁絞尽,不知辭之所出。及遇師,乃知前所學,皆割裂也。古人云,讀書學文,又云道德文章,皆一體而並進也,豈可略此而忽它?雖然,三四年虛耗,然亡羊補牢,猶未為遠,期以文為導,潛心進學焉!

六藝文言003號讀經學子周某某(16歲)習作一:自介文

某某,名雅芝,湘人也,十歲入學堂讀經,輾轉數地,轉眼已六載矣。誦《學庸論語》、《孝悌三百千》,《孟子》,亦嘗讀《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略知大意,然迄今難以下筆,甚是惶恐,幸有先生,教以習文。子曰: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願以此進學,報父母焉。



把書撕碎的學生,會愛讀書嗎?或許,這些書,確實該撕碎,因為這不是古聖前賢之書。




You may also like...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