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穆:清明祀孔:祭文在茲(可資鑒)
魯哀公:尼父誄
天不吊,不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曹植:孔子廟頌
修復舊廟,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群小遄沮。魯道以興,永作憲矩。洪聲登遐,神祗來祜。休徵雜遝,瑞我邦家。內光區域,外被荒遐。
明胡纘宗:夫子贊
一以貫之,金聲玉振。是謂大成,賢於[……]
廣州六藝書院仕隱君先生專欄
魯哀公:尼父誄
天不吊,不遺一老,俾屏餘一人以在位,煢煢餘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曹植:孔子廟頌
修復舊廟,豐其甍宇。莘莘學徒,爰居爰處。王教既備,群小遄沮。魯道以興,永作憲矩。洪聲登遐,神祗來祜。休徵雜遝,瑞我邦家。內光區域,外被荒遐。
明胡纘宗:夫子贊
一以貫之,金聲玉振。是謂大成,賢於[……]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仕隱君:祭黄帝文
維黄帝紀元四千七百一十五年,歲次戊戌,二月丙辰朔,越二十日丁卯,節屆清明,華夏子孫蒞新鄭故里,以牲帛玄酒,致祭於黄帝轩辕氏曰:
于維元聖,受天明命,開物成務,人文化成,建極綏猷,澤垂後世。列聖百王,景仰前徽,式遵典型,是有隆治寰區,協和萬邦也。今政教失倫,風俗[……]
文教進體制——全國校長、語文老師集結令
縱觀世界四大文明,其他三者皆不存,稱之為古國,何者,典籍雖在,文脈斷絕,後人無能讀之,唯我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至今綿延,何者,文言之功也。我中華之大,歷史之久,方言之多,俚語之雜,口語之多變,唯文言貫穿古今,三千年不變,中華文化之浩瀚,盡其[……]
企業文教——打造文化復興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
當前企業,員工流動頻繁,忠誠度不高,職業道德薄弱,企業文化競爭力不突出,制約了企業的長期發展。關鍵原因在於,企業培才用才,但没有培德,没有實施教化,花了很多錢培養才,結果,德不夠,才不為用。員工惟利是圖,老板時時提防。何謂文化?以文化成,教化員[……]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
面向全國招募“體制文言復興宣導師”
物極必反,事至則還,在中國長達三千年的雅言教育與傳承系統,在歷經百年的絕没後,終於迎來了歷史的復興!當今社會,文化衰敗,道德淪落,家庭分崩離析,社會貪腐墮落,都可以歸結到文言教育系統的喪失。正是因為,清末取消了以文取士的教育制度,後面的政府又没有恢[……]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
“學文預科班”招生簡章
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魏文帝云,“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六藝文言復興事業推動以來,通過學員們讀書寫作,得到了私塾界及社會有識之士和家長們的廣泛認同,在短短11個月內,學員習作量逾1000篇,逾30萬字,體制學生學文系統、私塾學生學文系統[……]
東南大學、清華大學教授王步高先生,於2017年11月1日12點1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71歲。本文為王步高先生今年6月刊發的一篇文章,對當代國文教育提出了諸多真知灼見。特此轉載,並附拙文以致哀悼!
王步高先生(1947-2017)
01
國文教育不受重視,教育品質不高,拖了中國高[……]
習作十:遊記
六藝文言105號習作十:山水名勝遊記
龍門遊記
洛水之南有龍門,丘巒疊幛處謂之伊闕。秋高雲闊,日暢風和。約友群至,步階而上。水開若門,峰巒如畫。閑草豐茂,柳葉依依。伊水蕩漾,鐘鼓悠揚。友人忽歎問曰:“魚躍龍門而化龍,人躍之可成佛乎”?眾多笑,余亦莞爾,不能答。放眼以望,伊水[……]
習作二十六:山水遊記
六藝文言037號學員“山水遊記”習作26
游白巖寺記
大邑縣治西北三十餘里,有峨嵯二山,高聳入雲。峭壁突立,橫亙二峰之間。壁高數仞,岩色如玉,俗呼為“白巖”。有梵剎建於巖下,遂以同名。初營於東漢,唐宋以來屢有興廢,迄今猶存,素號川東名剎。丁酉秋,以故攜友人同遊之。驅[……]
魏文帝云,“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宋濂曰:“嗚呼!斯文矣也,聖人得之,則傳之萬世為經,賢者得之,則族諸四海而准,輔相天地而不過,昭明日月而不忒,調燮四時而不愆,此豈非文之至者乎?”
嘉慶皇帝云:文之時義大矣哉!
“六藝文言”面向全社會開展文言專[……]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