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未分類

徵求意見稿:六藝書院成人科舉方案 0

徵求意見稿:六藝書院成人科舉方案

自本書院依據私塾教育復興的大勢,確立科舉教育體系以來,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和學界的初步認同,有識之士不斷響應,我們也本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自信,“九層之台,起於壘土”,紮實從足下做起,我們聽從了部分同仁的建議,私塾科舉教育與成人科舉教育同時並行,回歸歷史本來的面目。若梁灝、八十二[……]

閱讀全文

六藝書院純儒科舉系統秀才師資班公告(全球)一年期民間科舉系統秀才師資班公告 0

六藝書院純儒科舉系統秀才師資班公告(全球)一年期民間科舉系統秀才師資班公告

現今私塾界,眾多事實證明,13-20歲的大孩子,讀讀、背背、解解、看看,然後,東沖西突,各擇出路,國學夾生飯,到最後,不了了之,殊以為憾。如此下去,不僅誤了子弟,還誤了行業!誤了教育復興、文化復興的大業!

“以文取士”科舉教育是傳統國學教育的必由之路,接近傳統秀才、舉人、進士是三個國學教育進階,每[……]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93:從傳統科舉教育看當今體制教育的利弊 0

仕隱君談教育93:從傳統科舉教育看當今體制教育的利弊

在討論之前,我們歸納一下,體制教育的特點。體制教育來源於清末民初的新學校運動,隨著新文化運動而不斷加強,最終成為普遍的教育機制。而這種教育最初來源於洋學校,是西方學校教育制度在中國的延伸,在當時的情勢下,我們毫不猶豫地接受了,一直以來,由於是世界主要的教育模式和機制,很少人質疑,即便當時有識[……]

閱讀全文

 六藝書院諸生傳統選舉方案(2016試行) 0

 六藝書院諸生傳統選舉方案(2016試行)

六藝書院全程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儒童(3-12)、儒生(13-18)、儒士(19-24),不絕對以年齡劃分,以學習程度劃分。即便超過年齡,但未能通過相關考評,依然是上階稱謂,如以前的老童生、秀才等。為提升諸生學習的目標性、勤奮性,培育和增強傳統儒性,恢復“以文取士”傳統。現擬定各階段選舉方案。一[……]

閱讀全文

《白話楚國史——血泣楚天》(4-2)子胥奔吳 0

《白話楚國史——血泣楚天》(4-2)子胥奔吳

(4-2)子胥奔吳

 伍氏一族在楚國綿延上百年,從伍參、伍舉、到伍奢、伍尚、伍子胥(員),四輩人,輔佐六朝楚君,直到伍子胥奔吳,伍氏一族才在楚國絕滅。

上節說到,伍奢因輔佐太子建,受禍小人,被楚平王給捉起來了,費無極為絕後患,又鼓動楚平王將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與伍子胥都抓起來一同處死。楚平王於[……]

閱讀全文

也談讀經教育的本末問題 0

也談讀經教育的本末問題

這幾天,一位同仁,就此問題打了一個比喻,說一株大樹,無論根是本還是幹是本,如果沒有繁茂的枝葉,那麼根深不起來,幹也粗壯不起來。我聽了之後,聯想到自家種的花木,果然如是。長得茂盛碩果累累的一定是根深葉茂的樹。一顆移植不久的樹,即便是一個大樹,其根不可能深,枝葉都不太可能茂盛。此自然此理,深刻揭示了[……]

閱讀全文

白話齊國史——洋洋齊天(2-4)管仲治齊 0

白話齊國史——洋洋齊天(2-4)管仲治齊

四、管仲治齊

管仲到齊國後,齊桓公並不是一開始就想任用為卿以執政,首先屬意的當然是其傅鮑叔牙,不過,鮑叔牙推辭了: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寬和惠民,不若也;治國家不失其柄,不若也;忠惠可結於百姓,不若也;制禮義可法於四方,不若也;執枹鼓立於軍門,使百姓皆加勇,不若也。(《國語》)這當然有鮑叔牙謙虛的[……]

閱讀全文

仕隱君談教育94:何為真正的儒家教育? 0

仕隱君談教育94:何為真正的儒家教育?

 

如今,各種教育滿天飛,尤其以傳統教育、國學教育、聖賢教育、儒家教育、讀經教育、性情教育為名,各種解說,各種內涵,各種模式,吸引各種人群。本文試著從傳統儒家的角度,從整個教育歷史來疏理儒家教育,以正視聽,以檢驗各種教育的真偽,讓社會和不明真相的人群有所辯別。

首先,我們要給出[……]

閱讀全文

仕隱君八股文習作十一:子在齊聞韶一節 0

仕隱君八股文習作十一:子在齊聞韶一節

 

破題:夫有所慕者,必有所期,及其至矣,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矣。巍巍大舜,無為而治,有天下而不與焉,聖人慕之,及其樂,樂者,文德之所載也,《韶》之為樂,其聲極音律之和至於鹹寧之化,其容備物采之華至於至德之光。

起講:是故聖人聞《韶》,若久旱之遇甘霖,長夜之逢黎明,其[……]

閱讀全文

仕隱君八股文習作十:好仁者無以尚之(二段) 0

仕隱君八股文習作十:好仁者無以尚之(二段)

 

破題:成德之事,仁之時義大矣哉。好仁由誠,惡仁由明。

承題:《中庸》曰: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好仁者,誠之在中而明發於外者也,惡不仁者,明之在外而誠歸於內者也。人之初,性本善,好仁之謂也,性遷而教,惡不仁之謂也。

起講:夫子意謂:成德之道,善與不善耳!善則好[……]

閱讀全文